■许 奔
滨海新区试水的招商不履约退出制,打破了在大招商背景下,企业“鱼龙混杂”,在享受到了土地、审批、政策等一路“绿灯”后,部分企业开始显得“后续乏力”的瓶颈。笔者认为,热潮下的招商引资正需要这样的退出制来给相关企业套上一个“紧箍咒”。
招商引资,这四个字诠释了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领域上演的重头戏,在争取项目落地的同时,我市也在完善和优化投资软环境。然而,不少弊端也显现出来,不履行合同、逾期开工、慢建久拖、半拉子工程、在约定建设期内未建成投产、圈地、囤地行为等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招商引资项目中。滨海新区的退出制,对于一些“趴着窝却不下蛋”的招商引资项目,更像一个“紧箍咒”,有了制度约束,才能找到其更为适合的发展模式。同时,它也在要求招商引资不仅要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
许多时候,招商引资更多考虑的是“走得快”,现在看来,更多还需要考虑“走得更稳”,一个落地的企业都需要考虑自然、生态、社会、人才等几个方面的效益最大化问题,因此,招商引资的企业也需要优胜劣汰的机制来选择。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到现在或未来,力度和强度都不会改变,需要的是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其实,招商引资的企业落地我市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有特权,与其他企业同等竞争也是一个地区经济“活起来”的动力。滨海新区在试水退出制的同时,还出台了《落户项目优惠奖励及基础处理补助办法》,这一进一退,才能更好地优化政府公共资源配置,让优势资源更合理地分配。
退出制是否会引发企业“主动退出”的连锁反应?笔者以为,对于有发展实力的企业来说,良性和高效的发展环境才是它们需要的,而政府的相关机制保障也能让这些企业打消“后顾之忧”。因此,滨海新区的退出制值得借鉴,并可成为当前工作的新思路。
编辑: 张赛霞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