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柯振玲,女,61岁,江北区德记巷原居民。
我在德记巷13号住了27年,去年1月因为背街小巷整治,搬到新房子里住。在同一个墙门住的五户人家里,我和我老公是最早搬出老巷的。
不能说我不喜欢老巷。住了半辈子,感情能不深吗,但是老房子毕竟不方便。直到前年,我还每天倒着马桶。
我住的房子是用木板一间间隔开的,电线一根根接进来,头上就像罩着蜘蛛网。一下暴雨,积水就从沟里漫上来。“八一八”台风那天,水漫过一尺高的门槛,没过床头,全家只好搬来凳子坐在床上,一夜没合眼。
好几年前,坊间就传说德记巷要拆,到前年,心头悬着的石头才落地。居委会发了宣传单,但是平面图我看不大明白,以为只是把老房子装修一下,完全想象不到德记巷会变得这么漂亮。像这片学校的围墙,从前是用煤渣砖砌起来的,现在嵌上了镂空石窗,房子的玻璃窗也换上了木制百叶窗。如今走进来,真有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在我搬走之前,老巷已经开始改造,先是管线下地,再是用青石板重铺巷路。路坑坑洼洼不能走,施工队就把木板铺进宅门。居委会对我们也很照顾,所以我在搬迁的事情上很爽快。你想想,我和老公原来住30平方米的单间,现在可以住95平方米,已经知足了。
现在,每个礼拜我都会来这里走一圈,从前的老邻居也都保持着联系。时常来走走,看到自己住过的地方变得这么干净整洁,心里很开心。
唯一有点不开心的可能是我11岁的外孙女。她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跟着我女儿每周来老巷玩,嘴上老说“你们老房子,我们新房子。”实际上,她可不嫌弃“老房子”,一来就满屋跑,走东串西,跟邻居的小孩子玩得很开心。
现在我也住进“新房子”,她来看我,有时候会问:“老房子怎么样啦?”还惦记着小时候的玩伴。我带着她回老巷看过两次,每一次,她都用手机给我住过的老房子拍照片。
(余方觉吴红波顾筠尹荷燕整理)
数字见证
2010年下半年,我市首个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在江北区德记巷启动。2011年底,德记巷历史文化街区整修工程(一期)竣工。
2011年,全市中心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作拉开帷幕,六个区266条背街小巷全部纳入整治范围,预计到2015年全面完成。今年,市政部门继续推进中心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计划实施48条,完成35条。目前,年度整治任务已完成过半。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