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在现场处理闯红灯的电动自行车。
12月2日,海曙交警在天一广场开展的市民调查问卷显示,九成市民最反感的违法行为是电动自行车闯红灯,但在选择自己是否会闯红灯时,却有50%以上人选择了“偶尔会”。
针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频繁,昨天上午海曙交警开展了一次电动自行车常规整治,主要针对闯红灯行为,记者也到现场进行了体验,感受到的是电动自行车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严峻现状。
一项违法处理半个小时
早上9点半,已是交通平峰。记者在联丰路与丽园北路口观察了十几分钟,发现还有电动自行车闯红灯者,即便路口有民警在执法,也有人趁着民警没看到“一口气”蹿过路口。
早上9点50分,交警在环城西路与联丰路交叉口拦到了一辆违法电动自行车。骑车女子不仅在电动自行车上装载了大袋货物,还在红灯亮起时强行闯过。“我看汽车都不动了,直接开过去不就得了。我们老家又没红绿灯的。”这名来自安徽的女子姓王,照她的想法,这样做没啥大不了。听说交警要处罚,她立即说自己要赶路回家,也没带任何证件,更不愿意接受扣车的处罚。
经过民警的劝说,这名女子总算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表示愿意到路口当交通志愿者15分钟,作为对自己的惩罚。记者再次查看时间,发现这次处罚的过程差不多花了30分钟。
执法成本高且效果有限
“这还不算什么,最长的时间是1个小时。”海曙交警大队刘警官平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他表示,处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让市民下次不再拿生命开玩笑,但每百名被处罚者当中,仅有少量会有比较顺畅的沟通。更常见的是抵触情绪,个别甚至是谩骂和羞辱。
据了解,交警平日里能够达到沟通教育目的的处罚平均费时需要20分钟左右,按照这样计算,每一位民警除去站早晚高峰的时间,每天能查处的违法者数量非常有限。
“很多市民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出谋划策者也不少。”海曙交警大队社区中队石警官说,电动自行车不像机动车,可对车辆及驾驶人建立详细的信息体系,市民建议的电子警察抓拍等方式都无法实现,目前只能依靠人工执法来实现。面对弱势群体,民警不仅要秉公执法,面对冲动的车主还要保持应有的克制,本身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市民建议
处罚结果通报所在单位
民警对电动自行车闯红灯行为进行处罚,引来了不少市民围观。提到电动自行车整治,不少人还与民警探讨起整治方案来。一位姓张的市民讲述了自己的见闻:一名骑车女子闯红灯被抓了,但她就是不愿意配合民警处罚,还要投诉民警执法态度不好。经查,该女子在一所学校上班,民警表示要将其交通违法行为反馈给工作单位时,女子便立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民警处罚后能通报给当事人所在单位,教育效果会更好。”张先生建议说,在当前没有建立任何数据库的情况下,建议将骑车群体纳入到他们工作单位来管理,一旦涉及到工作,很多人还是有所顾忌的。
“企业对员工有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在交通安全方面,大家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减少伤亡。”石警官表示,电动自行车无法与人事挂钩是骑车人“乱来”的根源之一,最好能以所属工作组织为单位,收集数据向交警部门备案,并能形成简易的奖惩机制。
记者 徐叶 通讯员 石奇峰 文/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