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我市首例未成年人人体器官捐献者小金龙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宁波市殡仪馆举行。灵堂上摆满了鲜花,大家满怀着悲伤,告别了可爱的小金龙。他的器官很快被植入3个重症衰竭的病人体内,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据悉,一年来,人体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逐渐被人们广为接受,社会上有捐献意愿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
一年间涌现近300名爱心人士
自去年12月13日晚,新宁波人孙永海捐献一肝两肾双角膜,挽救3个人的生命、令两个人重见光明以来,大爱的氛围就逐渐感染着整座城市。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雅飞透露,一年间我市已经实现16例人体器官捐献,最小的是年仅5岁的四川省安县黄土镇小男孩唐金龙,最大的是60岁的哈尔滨巴彦县红星村王乡屯老伯孙永海。其中9例为40至60岁的中老年人,3例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所有捐献者共捐出13个肝脏、32个肾脏以及16个角膜,为60多名患者带去希望,改变了60余个家庭的未来。同时,我市目前已有登记捐献人体器官的志愿者320名,男性149名,女性171名,浙江籍人士占到8成,30至50岁的青壮年人是主力。288名志愿者都是近一年间涌现的爱心人士。而在孙永海之前,我市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仅有32人。
市李惠利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华永飞说,自己曾看过美国的一个宣传器官捐献的公益广告,画面上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一只垃圾桶,大家是选择把器官,也就是生的希望给患病的小姑娘,还是把它扔进垃圾桶白白浪费掉,“虽然器官捐献工作才起步不久,但我相信,人体器官捐献这条最后的生命通道,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必将越来越畅通。而对于捐献者和他们的家人来说,这也是死亡里的重生抉择。”
部分区县仍未实现捐献
人们不会忘了奉献大爱的角膜、器官和遗体捐献者们,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在宁波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他们的名字,将永远留在镇海大同公墓第五墓区的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的遗体(角膜)捐献纪念墙上。那里,鲜花常年盛开,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表达哀思和敬仰。
然而,大爱初成,未来的路还很长,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的问题仍然突出。
在上周日召开的2012年宁波市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学术研讨会上,主任委员、鄞州二院院长姚许平表示,形势仍然严峻。据统计,眼下等待肾移植的患者有460余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而全市登记血液透析的患者有1200余名,腹膜透析的患者有383名。登记等待肝移植的患者超过40名,众所周知,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是无法长期等待的,每分每秒,他们都在生死线上挣扎。此外,登记等待角膜移植的患者超过140名。
业内人士建议,捐献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和拓展,部分区县仍未实现捐献,多数二甲以上医院尚未开展捐献,以及捐献者中仍缺乏本地人等。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