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突发·现场 正文

一句口角引发血案 19岁开始逃亡15年后落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2月17日 09:18   【 】 【打印
0

  

  海曙警方将郑某押解回宁波。

  2012年12月4日,郑某被海曙警方从福建漳州押解回宁波。15年前的同一天,他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开始逃亡生涯。

  在福建漳州的一处工地,正在干活的郑某见到民警,没有逃跑,没有慌张,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这一天”背后,办案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基本上每年都会去郑某的老家对其家属、亲朋、工友进行劝导。

  案发

  一句口角

  两个同龄人阴阳相隔

  1997年12月4日下午,19岁的郑某与他同龄的徐某在海曙联丰菜场的一处工地相遇。

  郑某和徐某是老乡,都来自浙江开化,曾经是同学。来宁波后就住在相邻的两个村子里。

  那天下午,徐某在工地的工棚里和工友打牌,郑某在一旁观战。郑某不懂什么叫做“观棋不语真君子”,不停地指手画脚,引起了大家的不满,一场口角由此引发。

  工棚里的气氛在唾沫横飞中变得紧张起来。推推搡搡间,郑某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冲着徐某就是一刀。

  可偏偏就是这一刀,刺中了徐某胸部要害部位。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趁着当时现场的混乱,郑某慌乱逃离,自此开始了长达15年逃亡之路。

  整整15年,办案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海曙警方始终没有放弃对此案的侦破。

  郑某犯案后,好似人间蒸发,杳无音讯。但当时他毕竟只有19岁,如何能够如此不露马脚地做到远离亲人,独自背负着这样一个天大的秘密,四处颠沛流离?

  也正是因为如此,专案组的民警每年都会到郑某位于开化马金镇上的老家走几趟,看看能否找到郑某的下落。

  郑某的老家在农村,他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对民警的来访,郑家人始终采取抗拒的态度:郑父一口咬定15年来和儿子从未有过联系;几乎每个办案民警都被郑母骂过;郑某的姐姐为了赶民警走,甚至直接把冷水泼在民警身上……

  民警把利弊关系给郑某的家人分析了一次又一次,但始终难以消除他们心头的顾虑:“我不相信你们说的,我儿子犯的是死罪,被你们抓住就没得救了。”

 [1] [2] [3] 下一页
编辑: 陈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