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云南著名版画家贺昆:绝版木刻体现偶然性和原创性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2月23日 07:57   【 】 【打印
0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宁波的画廊举办这样的展览?

贺昆:正好有个机会认识了宁波热爱艺术的几个朋友,他们的执着打动了我。我是很看好江浙这一带的艺术氛围,包括宁波也是如此,很多人的艺术修养不错,希望画廊以后能够成为艺术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

记者:您是绝刻版画的创始人之一,当初是怎么想到这种版画样式的?

贺昆:在思茅最早使用绝版方法进行创作的人是郑旭,那是1981年到1982年间开始的,不过那时他的作品还看不出来是采用绝版的方法创作的。他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后,当时按照中国传统教学成绩来区分的话,他应该是成绩很差的那种学生,因为他的素描色彩和其他同学完全不一样。毕业创作的时候,由于家里穷,买不起更多的版,来自少数民族的郑旭试图在一块版上重复创作。

直到1984年我和魏启聪加入后才逐步体现出绝版这个品种的特性。我在学校里学的是油画,由于油画颜料贵,我在毕业后也画水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在各省分别设了金银铜奖,每个省里都把优秀的画家集中到一起创作。当时分配到剧团去做舞美的我有幸参加了集中创作,也许是版画组的人少,他们把我分到了版画组。我说可是我不会版画啊,然后他们就派了一位老画家教了我两个小时如何用木刻刀,也就是怎样在板上刻画。我的第一张版画是黑白的木刻版画。然后我想做套色的,但是用传统的方式一张张去拼版太麻烦了,于是我也想到重复使用。我的第一个“绝版木刻”就叫做《微风轻轻暖》,也许是因为我本来是学油画的,用的绘画语言完全不一样,所以我的作品得到了好评。

没想到那之后的几个月,郑旭的绝刻版画在当年的全国美展中得到了金奖。这件事情让我激动得一个晚上没有睡觉,甚至在画室里写上了“向郑旭学习!”但因为工作我没有马上进行版画创作。1985年的2月,我的老师从北京到云南来采风,我就带着他到澜沧县去写生,一路上我也画了一组素描,具有云南特色的风格。回来后我把这些我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作品直接在木板上做了出来,叫做《流动的光》,第二年就获得了第九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后来我开始绝版木刻的创作之路,直到今天,得了不少奖,艺术道路上有了很大的收获。

因为绝版木刻这个词是当年我们提出来的,在它之前最早用的是独板多色套印木刻这个词,后来不断有人问我们的作品怎么不像其他的木刻版画,那么多的颜色是怎么创作印出来的,我们不断地重复回答“仅用一块板进行创作,刻一次版,印一次版,直到作品创作完成。”作品完成了,板和版型也刻得就剩下最后那道颜色形成的版面,版没有了,形没有了,绝版了!所以后来把“绝版”这个词就叫出来了。1989年我在英国参加世界艺术、空间论坛大会。版画中心的艺术家们也在为我们这样的创作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对“绝版”的英文定性称谓为Reduction Block Printing Woodcut。

记者:绝刻版画的特色是什么?

贺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绝刻版画有着丰富的绘画语言,艺术表现手段使用的观念不局限于版画。

色彩的丰富和斑斓,是我们的艺术特点,过去的版画和套色木刻的色彩都使用得简单,这也是创作技法的限制。“绝版”这个方法出现后,被广大艺术家所接受,使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不再受过去传统的方法制约,现在不仅有绝版木刻,还发展出来了绝版水印木刻、绝版丝网等众多的绝版方法的版画。

绝版方法的出现,解放了艺术家在进行版画创作时传统的方法对他们思想的禁锢。技法本身就是用来塑造画面内容的,每一种技法都有它自身不可替代的语言特性,所以谈不上借鉴其他画种的语言。色彩丰富也不是油画专属,黑白也不是木刻的专属,色彩淡雅也不是中国画的专属,所以我的作品是在文化思维不同的比较中创作出来的。主题大于技法,技法是为主题服务的。

编辑: 郭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