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著名书法家周律之先生正式收徒 周老曾师从沙孟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1月13日 08:07   【 】 【打印
0

  

  

  2013年1月9日晚,金港大酒店宁波厅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正在这里举行的不是生日筵席,也非喜庆婚宴,而是宁波著名书法家周律之先生的收徒仪式,这个徒弟也是他惟一正式的入室弟子。

  18点整,收徒仪式正式开始。徒弟王泽光先向周律之先生送上六礼束修,并奉上敬师酒,然后向师傅行拜师礼。王泽光认真地在周先生面前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表情虔诚,现场的气氛达到高潮。周先生急忙扶起徒弟,向他回赠礼物。这礼物是他书写的一幅书法,笔力遒劲、行云流水般的“翰墨千秋”四个字表达了对徒弟的寄望和训示。整个过程并不很长,却令在座观礼之人十分感动。

  周律之曾师从沙孟海,他们之间也有故事

  周律之先生的大名,宁波的书法爱好者恐无人不晓。他,1932年出生,名乐,字律之。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宁波书画院名誉院长,宁波诗社名誉社长。周律之家学深厚,祖父周澄曾创办“翰墨林”印社,三代传承,闻名甬上,其兄周节之亦是篆刻名家。周律之自幼耳濡目染,先后师从葛夷谷、沙孟海,得沙氏之真传,书、印双绝,篆、行、草书无所不涉,尤以行草见长,书风朴茂多姿,气势奔放。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得到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作品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篆刻全集》(卷五)、《现代美术全集·篆刻》等。

  说起他自己的拜师经历,周先生给记者讲了两个小故事。

  他的第一个老师,是葛夷谷。由于他出生于书法篆刻世家,从小就开始学书摹印,正处于朦胧时期,恰巧有一天,先父的好友葛夷谷先生到他家拜访。无意中见到了他的习作。细细端详一番后,直呼“孺子可教”。之后,便主动拿来珍藏的《十钟山房印举》、《二弩精舍印谱》等,供周律之临摹参照,并尽心指导他学书,令他初窥传统艺术的门径。

  周律之的第二个老师,则是大名鼎鼎的沙孟海。那是1946年秋。沙孟海回到故里,宁波文化界人士在状元楼设宴迎接。那一天,周律之与哥哥两人也在,一起拜见了倾慕已久的大师。与沙老面对面,周律之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手中微微有些出汗。他把自己的书法篆刻作品捧到沙老的面前,请他品评。沙老看得很仔细,时间并不是很长,可他却觉得如同过了一个世纪。沙老终于放下作品,微微点了点头说:“不错!”这一句赞扬等于首肯了收他们兄弟俩为徒。

  周律之永远不会忘记,他在沙老家里,看着沙老在尺幅之间纵横恣肆,信笔挥洒,而他则站在一边磨墨伺候,有时看着看着,竟忘记手中的动作……他们的师徒之情整整维系了几十年,令周律之终生难忘。

  王泽光是周先生第一个入室弟子,也是最后一个

  那么,周律之先生收下的惟一入室弟子王泽光又是什么身份呢?也许很多人都觉得惊讶,他并非书协成员,也非文艺界人士,而是世纪华丰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今年已经66岁。

  “成为周老师的弟子,我感觉自己又成了一名小学生,年龄起码得减掉50岁。一切得从头来过。”王泽光对记者说。

  从小,王泽光便十分爱好书法,“记得小学时,书法老师还特意珍藏了我写的大字簿,说要留给下届学生做样板。可惜的是,之后从事的工作与书法无缘,直到耳顺之年,突然很想寻回曾经练习书法的感觉。”

  经过朋友牵线,王泽光见到了周律之老师。周先生面容清癯,身形瘦削,飘逸洒脱,颇有仙风道骨,儒雅之气。“长习书法的人,气质果然与众不同!”初见面,王泽光就坦陈自己想要拜师的愿望。但周先生并未答应,而是说要有一段日子的考察期。

  考察什么?不过也就是人品、性格、态度和悟性吧。“他先指点了我一番,颜体是入门,伴之柳公权、欧阳询,行书学二王,草书则学米芾……认真研习之下,竟进步飞速!后来,周先生终于答应收我为徒了!”王泽光笑着告诉记者,“今天,以这样传统的方式拜师,是为了表示我的诚心和庄重!”

  谈到自己刚收的徒弟,周老师赞不绝口。“虽然,他以前并非从事文化工作,书法底子也一般。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认真与诚意。我发现宁波的企业家普遍都有优良传统,发达之后便希冀投身文化事业。宁波要建设文化强市,他们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推动力量!”

  这样的收徒仪式,宁波书法界仅此一例

  宁波书坛名家荟萃,“整个宁波书法界,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有50多位,西泠印社的成员也有六七位。”宁波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蔡毅告诉记者,“宁波的书法篆刻水平在全国也算可圈可点的,尤其是篆刻,地位尤高。像周老师这样的名家还有不少,比如沈元魁、沈元发、陈启元、胡茂伟等。虽然,他们也会以朋友的身份向别人指点一二,甚至有些还从事书法教育几十年,但是真正按传统规矩来正式收徒的,宁波至今还没有。毕竟,时代不同了,曾经的拜师仪式,能简化就简化了。”

  那么,中国古代的传统拜师礼,到底是怎样的呢?

  古代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要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记者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发现中国古代的拜师礼,各行各样不尽相同,而且也并无特别强制的规定,但普遍来说,一般都有几个步骤:

  第一,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枣子,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第二,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三,行拜师礼。一般是师父、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投师帖子。

  第四,师父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最后,老师回赠礼品。

  只是,如今这样的拜师仪式,已是越来越难以见到了。可是,尊师重道的风气在中国依然绵延不绝。

  相关链接

  国内近年传统拜师礼案例

  赵本山弟子大拜师

  2008年,赵本山在沈阳本山影视基地的小剧场里举行了正规而盛大的拜师仪式。这次的“赵本山弟子大拜师”仪式非同寻常。以往以零散形式收徒的赵本山,首次对门下35名徒弟总体排序,并为他们一一正名,而这35人也齐聚一堂,给师父叩首敬茶。

  当晚的赵本山始终保持正襟危坐,笑意盈盈。他为徒弟准备的礼物包括一块24K金锁和一块美玉,还有他年前用了一晚上写出来的35幅书法作品“国法家规”。有趣的是,因为每个徒弟都要敬茶,所以当晚赵本山连喝了三十多杯茶。

  宁波甬剧团

  5演员集体拜师

  2012年11月,在宁波甬剧团60周年庆典上,杨柳汀、汪莉珍、王锦文3位甬剧代表性传承人当众收徒,这是甬剧团建团后第一次如此正规、隆重地举行拜师收徒仪式。5名甬剧团的青年演员对着3位师父斟茶拜师的场面,让现场不少人为之动容。

  东南商报记者张落雁/文王鹏/摄 

编辑: 杜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