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个系统,一些千方百计逃避法院执行的个人和企业在申请贷款、参与招标时处处碰壁。特别是个人,面临的麻烦更多。银行对法院的执行记录非常重视,只要最近有欠债不还的案件,当事人就难以获得授信。此外,所有的法院与有关部门联手,出台了针对“老赖”个人的详细限制措施。一些“老赖”由此感叹,抗拒执行不但丢尽了面子,额外支付了执行费,而且留下了不良记录,代价实在太大。
不良记录无法立即消除
那么,被执行人的不良信用记录等究竟能否在执行后立即撤销呢?执行庭的法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法院网络上的执行案件信息,无法在短期内取消,原因在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对于有意抗拒执行的“老赖”,必须给予“相应警示”,提高其尊重法律、自动履行法院判决的意识。而银行等单位,对以前的信用记录,也有严格的规定,想要消除并不容易。
尊重法院判决,履行法律义务
在法院执行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一些被执行人其实并非有意要当“老赖”,而是因为粗心或者对法律缺乏了解导致被强制执行。去年年底,镇海一家企业被法院判决支付原告3700元加班费,但他们坐等对方到企业拿钱,最后因过了规定的交付期限,被法院强制执行。
实际上,在法院的判决书上,非常明确地写明了支付和缴纳执行款的方法、期限,以及逾期不支付的后果。执行法官表示,当事人仔细阅读判决书,按照法院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主动支付执行款至关重要,以避免产生更大的麻烦。
记者董小军 通讯员孙奇观 成律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