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从慈溪“家庭农场”模式 看浙江农业产业新面貌
稿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 2013-02-27 10:43:23

从慈溪“家庭农场”模式 看浙江农业产业新面貌

郑涌森和他新投资的育苗房。

农场主:郑涌森

农场主要成员:郑涌森夫妇、20多名工人

农场占地面积:1000多亩

年利润:100万元左右

今年44岁的郑涌森皮肤黝黑,却红光满面。作为涌森蔬菜农场的场长,他透露这几年收入不错。在两口子的经营下,去年净利润就有100多万元。

“快尝尝这草莓,自己种的,无公害。”郑涌森夫妇端出好多盘草莓摆在桌子上,记者发现草莓的个头比平常的大,味道也相当甜美,“这是今年引进的新品种,叫红颊,经济效益很好,能卖30元一斤,比市场价贵一两倍。”

干净整洁的办公区域,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郑涌森的农场看上去俨然是一家有模有样的企业。

“最多的时候我有1600多亩地,后因土地流转到期和自己产业调整,现在农场里有草莓20亩和蔬菜1000多亩。”郑涌森透露,农场里的大事小事都是老婆管着,相当于技术顾问。他则负责投资新项目,把农产品销出去。

郑涌森的农场现在雇了20多个工人,忙的时候也会请些临时工。农场里生产的蔬菜瓜果主要销到宁波。

郑涌森从事农业有十多年,高中毕业后就去台资企业做农副产品收购,在台资企业学习了更为先进的农业技术后,2003年他自己注册了商标,办起了农场。

10年来,郑涌森的农场一直在扩大,“基本上一块地赚来的钱,立刻又投入到下一块地的开发,去年一下子又投了300多万在精品园的项目上,所以去年赚的钱又全都拿出去了。”

郑涌森说做品质做品牌,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标,对引进的品种要求也颇高。“因为好的品种,能带来更好的效益,像这个草莓,亩产2000斤的话,就可以比一般的品种多赚2万元一亩。”

“虽然精品园项目投资大,包括无土栽培技术的育苗房等,一个玻璃房就要投入50多万,但没有投入就没有更高品质的农产品。”他说,听到人们说他的产品好,就是他所追求的。

农产品价格常常涨跌不定,在郑涌森看来,对家庭农场来说却有一定的优势:“价格高与低都是正常的,像西兰花,前两个月还是两块五一斤,现在两块钱能买一公斤了。因为家庭农场一般不只种一个品种,抗风险能力比较强,价格涨跌几年均摊下来,也不会受影响。”

不过郑涌森透露,作为一个“农场主”,他也有些许担忧。

“中央一号文件提到鼓励家庭农场,我们也备受鼓舞。不过,我想也因此会有更多人想要投身到农业,现在土地流转的期限比较短,我现在第二期的年限就快到期,面临一个续签的问题。但农产品生产都是长期投入的产业,如果土地年限只有5年,比如梨和桃要3-4年才投产,一投产(土地)马上就到期了;有机蔬菜得3年不施用化肥才能土壤达标,一达到标准(土地)又到期了。”他坦言,土地流转的稳定性,也许是大多数“家庭农场”最殷切的希望。

做个职业农民,务农也能致富

“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引起各方关注。

新鲜说法背后有怎样的远景?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省政府咨询委三农发展部部长顾益康、慈溪市农业局副局长段明权等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