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从慈溪“家庭农场”模式 看浙江农业产业新面貌
稿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 2013-02-27 10:43:23

-记者手记

给未来的“中国式农场主”画个像

说起国外的农场,我们常会有这样的印象:风景秀美,占地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用工很少。说起国外的“农民”,仿佛都是生活品质高,“富得流油”的富人。比如英国草地音乐节(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音乐节)的“教父”,就是当地的一名牧场农场主。

摆脱“穷”字当先的印象,中国未来的“职业农民”或者“农场主”,又将走过怎样一段路程呢?

这些年我们担心,愿意从事“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务农者后继无人。不过当看到自称“现代农民”的“80后”余科放弃大城市的白领工作,回归“土地”,沉下心去攻克原本从未接触过的种植技术难题,不禁觉得心生敬佩,原本的担心变成了希望。

这几年,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吞噬了人们对于食品生产商的信任。但当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农民纷纷注册自己的商标,并自豪地对记者说,“我要对自己的品牌负责,只要我农场生产的水果蔬菜,我负责到底。”一个小小的商标注册,让我们重新对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有了更多的信心与信赖。

顾益康说,培育家庭农场,能让“农民”成为社会尊重的职业,让农业成为致富的产业。

我不禁在脑海中给未来的“中国式农场主”画下了一幅画像:几千亩的农场上,蔬菜在无土栽培的温室中悄然生长,一边是笑意满盈的农场主,动一动电脑的鼠标,控制着大棚里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农场中出产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贴上国际质检认证标签,销往世界各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编辑: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