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城中村”:消逝与新生 改造带来了什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3月17日 07:58   【 】 【打印
0

 

  “城中村”影像 2 正在拆除的江南村

  在行将消失的老屋前

  思考明天

  虞亚珠又一次走进那栋她已经搬离了3个月的2层小楼。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她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来这里走走,这次她发现自家小楼周边的房子又少了几幢。“什么时候拆到我们家呢?应该快了吧。”站在小院里,她有些感慨。

  61岁的虞亚珠是江东区福明街道江南社区的村民。去年12月,签订了拆迁协议的她,搬出了那栋住了30多年的小楼。和她家差不多同一时间,陆陆续续搬出的有1000来位乡邻,还有八九千位“外头人”。

  处于中兴北路和江东北路交叉口区域的江南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这里有夏虞、横档、下周三个自然村,共有原住民1100多人,而外来人口,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超过9700人。

  “旁边村子叫我们村‘变电所’。村里有32只变压器,29只是给企业供电的。”江南社区党支部书记虞烈芳说,语气里透着些自豪。单靠出租厂房,江南村每年村集体的收入就有3500万元左右。

  这个城市中的农村,依靠城市发展富裕起来,却去除不了因此而带来的麻烦:违章搭建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治安卫生每况愈下、基础设施跟不上需求……“村民要求旧村改造的愿望非常强烈,前几年已经提出来了。”虞烈芳说。

  这一天终于来了———去年11月20日,江南社区旧村改造现场签约正式启动。

  这次拆迁涉及住户510户,拆迁面积7万多平方米。到去年底,签约率达到了98%以上。拆迁后,江南村安置房将建在江东北路近中兴北路的两侧,离这座城市的核心又近了些。用虞烈芳的话说:“我们又向三江口前进了200米。”

  被征地拆迁的村民,不少都能分到三四套安置房,虞亚珠家也分得了三套。从小楼搬出后,一家三口租进了附近的“惊驾名庭”小区———同为“城中村”的惊驾村改造后建起的安置房。“108平方米,白坯,租金2200元/月,订了5年的租房合同。”虞亚珠说。

  带电梯的套房,干净整洁的小区,绿树红花,还有门岗……在虞亚珠看来,将来自己的房子肯定也和这里一样。而对补偿到的三套新房,虽然还见不到房子的样子,她却已做好了安排:一套两夫妻住、一套给女儿、一套出租。

  除了新的住房,虞亚珠还关心着村子消失后的收入。

  “去年村里分红,我一个全股分到了5.2万元,村子拆了,分红还有这么多吗?”这是在自家小楼前驻足的虞亚珠碰到虞烈芳后的问话。而这个问题,也早已在虞烈芳的脑际里萦绕:以前村级收入大头来自于厂房、店面出租,等这些房子拆掉,村集体经济如何持续发展?

  虞烈芳和他的村民们,都还在思考。

  新闻背景

  “城中村”改造带来了什么?

  经过多年持续的推进,宁波中心城区三江片总共59个“城中村”,目前只剩5个村尚待改造。巨资投入之下———我市国土部门统计显示,截至去年末,市、区两级投入“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总额已达271亿元,众多“城中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以及城市均获益良多。

  统计显示,迄今已有约1.65万户共51587名“城中村”村民迁入新居;他们的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20—30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60平方米以上,而已改造的“城中村”村民也增加了收入来源。

  因“城中村”改造而带来的城市面貌的改善以及城市功能的铺展也为众目所睹:昔日脏、乱、差的村落,变身为水、电、气、网络等基础设施和物业、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社区;诸多城市功能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东部新城、湾头区块、长丰区块、轨道交通、南站枢纽、城市快速路、“五路四桥”、“断头路”打通以及保障房建设等,均因“城中村”改造而得以顺利开展。

编辑: 吴冠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