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林邦德:三十年磨练一根单色线条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3月21日 08:42   【 】 【打印
0

  这幅六尺中堂行草获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

  一个苦中过来的“草根”书法家

  1957年,林邦德出生在宁海县农村。回顾小时候的生活,他概括为三句话:“想吃奶时没奶吃,想吃饭时没饭吃,想念书时没书念。”勉勉强强读到初一,在第一学期即将结束时,班主任徐彩霞老师看到这群农村孩子的生活现状,心里没底,要做家访,先做个统计:“谁下学期不能来读书?”

  林邦德举起了手。

  徐老师选定了家访的林家。当着邦德母亲的面,她说:“这孩子读书是有天赋的,初中一共两年,若是坚持下来,也算是初中毕业。”

  邦德母亲原本计划着,让小儿子邦德辍学,回乡干农活,补贴家用。因为家里两个儿子要成家,日子紧巴。见老师大老远特地跑来说情,计划好的想法又咽了回去,想了想,邦德母亲说:“算了,那就上吧。”这样,林邦德才得以初中毕业,在村里算个有文化的人。

  虽说初中毕业,也不过十四五岁,筋骨还没完全长成,下田干活,只能算半个劳动力,拿妇女的分。在农村,这对一个成长中的男性青年来讲,并不是什么荣光的事,带着这种隐忍的“屈辱”,他一干就是5年,而且根本就不知道何时是尽头。采访时,他说:“吃过那苦,现在对我来说没有什么苦吃不了的。”

  后来,参加胡陈港围海堵口工程,他被选为文艺宣传队员,说快板,拉二胡,练歌舞,样样都做,文艺才能显露出来。可好景不长,只做了一年半时间,工程结束,邦德也卷铺盖回家了。

  不久,相对偏远的海岛隔洋塘小学的一位女教师结婚,要离开海岛,正缺一名能唱会写会画的教师。林邦德被推荐补缺,前去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也是他改变命运的开端。

  海岛教学点,没有几位教师。面对一群孩子,要有全能的本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哪里需要人,就顶到哪里。为了教学生写大字,林邦德开始练习书法。让他难忘的是,上小学时,他写的字常常被老师当作样本,在课堂上展示,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同时,他也在想:既然做老师,板书要有模有样,在学生面前也有颜面。

  海岛的夜晚,时间是充足的。找不到字帖,报纸、画报上时常发表郭沫若先生的手迹,他开始模仿练习,一组字,有时练上百遍。有时,他还偷偷地将大字报写得好的撕下,拿回去练。

  1980年,宁波为解决民办教师的出路问题,决定招一批“民师班”。林邦德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迈入师范的课堂,有原来的美术基础,再加上师范的教学特点,他的艺术才能得以表现出来,几次比赛,都拿了最高奖,他被公认为搞艺术的料。

  师范的生活结束时,他被推荐到宁海县唯一的省重点城中小学任教,从最初的教数学,到专职教书法,任副校长。在他的亲授和倡导下,学校的书法教学有声有色,进入了全国书法实验小学的行列。

  对书法的研磨,他一刻也没停止过。刚开始,家里生活并不宽裕,常常为买练习的宣纸发愁,再加上女儿的出生,妻子失去工作,生活的窘境直接威胁到他的练习。一次,他准备参加县里举办的书法展,练完家里仅存的十余张宣纸,还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他心里清楚,再有几遍,便可以出手了,可买纸的钱实在是捉襟见肘。翻遍抽屉,找到几十元钱,他装进兜内,这可是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啊,给女儿看病,也指望这钱。想了想,他还是拿出去买了纸张。

编辑: 郭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