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横幅
一辈子力争做好一件事
学书30年,在林邦德看来“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句话他常挂在嘴边:“学书像挖井,我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件事。”一根单色的线条磨练30年,他要磨出个结果来。用他的话说:“难与古人论短长,但与今人比高低”。他要写出与古人不一样的东西,哪怕是一点点也成,像挖井一样,深挖下去,一定会挖出个结果来。好在他的爱好和工作都是书法,这被他看作是最幸福的事。
“古往今来只要称得上书法名家的都是我林邦德的先生。”与其他“立雪程门”的书家相比,林邦德没有刻意拜师某家门下。他把这形象地比作“讨一家米煮一锅粥”和“讨千家米煮一锅粥”的差别。他说:“有机会、有条件拜师,固然可以学到师者的长处,并且会进步很快。但没拜门户,反倒不被一家所囿,可以博采众长,发展的路子会更广。”
他喜欢行草,感觉行草最能发挥书家的性情。他没有众多书者的中规中矩,非要寻得个典章出来,字字必有出处;也没有那些所谓洒脱书家的龙飞凤舞、飘逸纵横,甚至是匪夷所思。林邦德走的是“中间”道路———“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出新意于情理之中”。他认为自己的字包括了笔法、书风、情绪、神韵,以及书写时的状态,既与古人暗合,又有他林邦德的神韵在里面。他将笔锋揉进线条中,轻灵飘逸,追求完美,最终的字能让更多的人看懂、欣赏,达不到这样的标准,他绝不出手。
其实,他的书写状态是很难被人观摩到的,即便是每天生活在一起、也是书法家的妻子以及女儿也难以真正捕捉到,因为他一般在书写时,习惯于关起书房的门,让情绪慢慢地开始弥散,从心到笔端,如同一个太极宗师,动作进入状态后,所走的套路只是一个完整的程式,而不是某个动作招数,等到整个套路走完,最大的享受是长长地吸口气,自己并没注意到是何种状态。
他的书法之“井”,“挖”得很扎实,在掘进中,他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考级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并被评为“全国书法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宁波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2013年春节刚过,天空还略有寒意,宁波海曙区文保单位林宅却热闹非凡,林邦德书展在此举行。当问起在古建筑举办展览和美术馆有何不同时,林邦德说:“林宅是有古雅氛围的文保建筑,观者可以一边欣赏书法,一边感受那里砖雕、木雕和石雕的精美,更适合这样的专题展。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专门为这里的环境‘量身定做’的,因此,感觉上特别文雅。”
开幕那天,各路宾朋着实来了不少,只见林宅一块石板铺就的空地上,林邦德在专门定制的洒金大红纸上,书写了“福满宁波”4个大字,每个字有3米见方。
周围聚拢很多人,他们要看看一个书法家从书房案头到公共空间,如何挥毫泼墨,从大不盈尺的手札文稿到每字3米见方的巨幅作品,到底有哪些诀窍。这对于林邦德也是一个挑战,他感到这个展示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所有的观众都是参与者。铺纸、研墨、开笔、书写、收笔,每一步都饱含着他和观众的情绪交流。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