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种植的水稻、瓜果不施化肥、农药,养殖的甲鱼不喂饵料……余姚湖山生态农庄以沼液、沼渣为纽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微循环之路。
兴建于2011年的湖山生态农庄地处梁弄镇贺溪村山脚下,占地150亩,其中耕地30亩,林地120亩。这里的土地原来很分散,很多田块一直荒废,没有产出。
在科研院所专家的指导下,贺溪村村民汪菊芬承包了这片土地,设计建成了以沼气工程为龙头,农、林、牧、渔有机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体现了农业循环模式。
在湖山农庄内,生猪场的猪粪除小部分直接运到田头外,其余通过容积150立方米的小型沼气池进行发酵,产生的大量沼液成了作物的上等肥料,而沼渣可作为鱼饲料。记者走进草莓大棚,看到地布上铺设着拇指粗的水管,拧开开关,沼液如细流喷涌而出。沼液管道通到了瓜果、蔬菜大棚和林地,需要施肥,随时可以开启喷滴灌装置。
汪菊芬说,这种微循环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种植的作物不施化肥、农药,而用贮存的沼液替代。沼液在农田主要用于基肥和追肥,在山林用于追肥,保证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去年6月,农庄开展了沼肥综合利用对比试验。沼液施用区以沼液作基肥和追肥,对比区以尿素加复合肥作为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同样的甬优水稻品种,沼液施用区亩产量620公斤,比对比区高75公斤。此外,肥料成本每亩还能节省150元,合计每亩增加效益375元。秋季叶菜亩产2165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245公斤,每亩节约肥料投入200余元,增加经济收入0.87万元。
从生态效益来看,综合利用沼肥,减少了沼液的二次污染。所有土地正常投产后,每年可节约化肥8.9吨,同时促进了光、地、温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编后
余姚湖山生态农庄“微循环”模式,是在种养规模较小的前提下,通过传统沼气池作为纽带,将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种植不需要化肥,养殖没有污水排出,形成了闭合物质循环链的一种农业循环模式,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目标,符合中央一号文件倡导的家庭农场经营方式,值得各地示范推广。
(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齐琳)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