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走进殡仪师鲜为人知的世界: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3月31日 07:51   【 】 【打印
0

  

  董国池在整理用完的化妆工具。记者 徐文杰 摄

  每段旅程都有终点,每个生命都有尽头。而入殓师正是陪伴生命走过最后一站的人。这个在世人眼中有些神秘的职业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名字———遗体化妆师。

  我市有近30名殡仪师,分别在7家殡仪馆工作。日前,记者来到市殡仪馆,探访了他们独特的工作、生活和经历,走进他们鲜为人知的世界。

  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3月28日5点30分,天刚刚亮。董国池穿上白色工作服,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拎着重约5公斤的殡仪专用箱,走过一条狭窄的通道,穿过告别厅,来到遗体化妆室。

  遗体化妆室内有一具老人的遗体,男性,60岁,保留着死者最后的神情,毫无血色。董国池听到老人的亲人用贵州方言对他说了些什么,没听很明白,但表达的意思肯定只有一种:拜托了。

  走到老人身边,向后退了一步,对老人深深地鞠了个躬。和同事一起打开箱子,忙碌起来,剃须,打些粉底,抹上腮红、涂点口红、整理一下头发……忙活了一番后,老人的脸渐渐“泛”起了红晕,神态很安详,仿佛睡着了一般。至此,董国池的工作结束了。入行5年来,他服务过的逝者超过2000人。

  “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个旅程。”2008年,日本电影《入殓师》风靡世界,让世人对遗体化妆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这是所有遗体化妆师的共同心愿。

  “当初大伯说,干这个,一个月能赚6万元。”董国池来自湖南,家中并不富裕。冲着传说中的殡葬暴利,高考填志愿时,他填了长沙民政学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宁波市殡仪馆,拿到工资条时,他觉得命运跟他在开玩笑似的。“去年,考进了事业编制,年收入涨到了8万元,之前月收入4000元不到。”

  但误入这行的董国池并不打算转行,“知足常乐,这个工作稳定,也能成家立业。”

  最冷的地方有温暖的心

  殡仪师工作的地方很小———10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分割开来,摆放了70只冰柜的冷藏室占了大半,剩下的20余平方米,被分为两间,一间是化妆间,一间是洗澡间。化妆间就是为逝者化妆的地方,洗澡间是为逝者清洁遗体的地方。

  对化妆组组长吴杏利来说,化妆间是她工作了24年的地方,里面的每一个细节她都了如指掌———接到业务科通知、观察去世者面容、确定化妆方案、按家属意愿给逝者洗澡、给逝者定型化妆、给逝者穿衣———我市的殡仪师工作流程大致如此,年复一年,在外人印象中这个“恐怖”、枯燥的工作,殡仪师们做起来相当的平静和耐心。

  粉扑、胭脂、口红,殡仪师化妆箱里的工具和普通人化妆用的差不多,就是多了止血钳和缝针。给逝者化妆时,通常要“量身定做”地上粉、打腮红、涂口红,若是逝者脸部有伤口,还得缝针。

  “穿衣”是一个听上去简单但做起来相当难的工作。“有时候,遗体从冰柜中取出,全身都僵硬了。没有人帮忙,穿衣服的时候,得把死者的手搁在我自己的手臂上,才能顺利地把衣服穿上。”吴杏利说,看起来这个冷冰冰的地方,实际上却需要他们用一颗温暖心来做,来送逝者最后一程,来慰藉生者悲伤的内心。

  职业成恋爱的“终极考验”

  在以前,这个行业相对封闭,多是一些家属工或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传承。现在,随着民政学院的学科发展,这个行业有大量新生代人群加入。在宁波市殡仪馆的6名殡仪师,60后、70后、80后各占2位;镇海福利关怀院的7名入殓师中,有4名是80后,其中吴艺敏和张莹都出生于1989年,也是宁波目前最年轻的殡仪师。

  具有专业技术的年轻大学生越来越多,有人在言谈之间总透露着一些淡淡的隐忧:找对象怎么办啊……

  今年47岁的吴杏利是“过来人”,她笑着告诉记者:“其实,我们的婚姻生活都挺幸福的,爱人们很是体贴周到的,很少闹矛盾。”

  据了解,殡仪师的婚恋大多数是在业内解决的,同行能互相理解,走到一起自然顺畅。但也有例外。

  殡仪师们似乎有自己的一套恋爱逻辑:“我们这类职业,是对恋人的‘终极’考验。如果恋人连我们这个职业都能接受,那两个人在生活中的磕磕绊绊也就不难克服了,真在一起,对方付出什么,我们很清楚,也就更加珍惜了。”

  所以,在这一行里的年轻女孩并不愁嫁,正如吴艺敏所说,“怎么会找不到对象呢?这么多同行都成家了……我不担心,缘分到了,自然就有了。”

  ■职业之“最”

  最难过的关:心理关

  去年,市殡仪馆化妆组来了一名新人———女大学生小胡。小胡人长得娇小甜美,出自“殡仪世家”(她妈妈就是干这一行的)。上岗后将面临什么,她比一般的新人更清楚。不过,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小姑娘还是会哭鼻子。

  什么特殊情况?“有些遗体头部被砸,有些面容扭曲……”吴杏利对记者说的时候,语气中似乎还有一些保留。

  现在,天气渐渐热了,她和殡仪馆工作人员又多了一层隐忧:天气越热,尸体上的异味就越容易散发出来……其实,还不止这些,殡仪馆里的气氛是压抑的、悲伤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容易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她心里有道坎还没迈过去。”吴杏利对小胡有点不放心,排班的时候,特意把小胡排进自己的那一班。“不过,慢慢就习惯了,做这一行,手上的活可边做边学,但有些事情,需要自己慢慢想透彻才好。”据介绍,现在,殡仪馆尽量不让化妆师一个人工作,尽量多人一起去完成工作,哪怕是最普通化妆,一般也要两名化妆师一起搭班。

  最雷人的“秘籍”:遗忘

  很多时候,采访是一个不断回忆的过程。记者发现,在采访殡仪师时,回忆的过程会不断被打断,因为他们会不断地笑着说:“对不起,当时的情况记不清了。”

  记者意识到,对于下班后从来不回忆工作内容的他们来说,追溯有些问题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我这个人记性很差。”余姚市殡仪馆化妆师王金花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旁人看来是缺点,可对我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优点。工作结束后,一般不去回想。一开始是逼自己不要多想,渐渐习惯了,工作的场景从来不会在脑中再次闪现。”

  尽快遗忘,似乎是他们这一行业“不言而明”的共同约定。这个“秘籍”听上去有点“雷人”,但对殡仪师自身的心理调节却很有好处。

  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邓天武

编辑: 吴冠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