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陈道欢很憨厚,爱笑。穿得很干净,白衬衫、黑西裤。
“我是驾驶员,开灵车的!干的是蓝领的活,穿得像白领,这是对逝者的尊重。”陈道欢话语中带着阳光。
4时起床,5时到岗,忙时一天出车四五趟,遇到丧户心情不好,被骂几句是常事,如遇到有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半夜三更接到电话立即赶往现场。
12年来,陈道欢开着灵车,送近万名逝者走完最后一程。
上岗第一天被打得鼻青脸肿
2001年11月3日早上5时不到,象山县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各就各位,象山半岛第一次举行火葬。
早在几个月前,象山县政府公布了从11月1日起实行火化的消息,按照象山当地的风俗,人死后一般要在家停灵几天,所以,11月3日,象山县殡仪馆才迎来第一批火化者。
陈道欢是灵车驾驶员,他是殡仪馆刚招进来的,当天第一次上岗,任务是去象山县西周镇接一位两天前去世的老人。
崭新的灵车刚驶进村,就围上来一群人,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披麻戴孝的年轻人,车子不得不停下来。
“年纪轻轻的什么工作不好做,偏做将人拉去烧这种缺德事,要断子绝孙的。”“别想把人拉走,不然打死你!”一群老人边骂边用手敲打车窗玻璃。火葬刚刚推行,阻力很大,特别是老人,普遍反对,他们将气撒到了陈道欢身上。
“再这样下去,车要被砸坏的。”陈道欢狠狠心打开车门。一下车,棍棒雨点般砸到他的身上,他被打得鼻青脸肿。
这时,镇干部赶来做思想工作,一个小时后,家属终于同意将老人遗体火化。
被痛骂后还拿出1500元“赔偿金”
一年后,火葬慢慢被大家接受和理解,陈道欢挨打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但还是不时挨骂,原因多是一些地方的群众出殡时,有些习俗他无法全部满足。
在象山,一些地方的丧户对出殡、火化时间很讲究,之前挑好时辰,如果灵车去晚了,丧户会觉得不吉利。所以,陈道欢要很早起床,工作一整年,到丧户家中从没晚过,可就在2002年12月底的一天,意外发生了。
那天,陈道欢依旧4时起床,发现窗外大雾弥漫,能见度不到5米。他马上给丧户打电话,告诉他们灵车会开得很慢,可能要晚到,一听这话,丧户破口大骂。
陈道欢到达丧户家时,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半个小时。他一下车,就被丧户亲属团团围住,有嘴上骂的,手扯衣服的,更有甚者一个巴掌打到他脸上。
还有亲属提出要赔精神损失费。为了不影响下一趟出车,陈道欢拿出了身上仅有的1500元,“赔偿”给丧户。
在返回殡仪馆的路上,领路的皮卡车因大雾看不清道路状况,撞上道路护栏。丧户这才感到陈道欢在这么大的雾天仅迟到了半个小时是多么的不容易,便主动把钱还给了他,并向他道歉。
用心送死者最后一程
1988年,17岁的陈道欢从象山县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在政府部门做过临时工,当过货车司机。
2001年应聘到象山殡仪馆,上岗第一天就被痛打了一顿,他萌生了退意。
但几天后,一个女孩撕心裂肺的啼哭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一位40出头的父亲去世,16岁的女儿坐在灵车的副驾驶座上一直在哭。
在他的安慰下,小姑娘哭声小了,还对他说:“叔叔,等会抬我爸爸下车时能不能轻点?”
他爽快地答应了,小姑娘脸上掠过一丝欣慰。
这让陈道欢看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用心去送死者最后一程,给生者带来心灵的安慰。
“能不能化妆化得漂亮一点?”“能不能火化得充分一些?”家属往往会请求他关照一下。
陈道欢总是当着死者家属的面打电话给同事,虽然他也知道同事们对待工作都很认真,但这小小的举动,却减轻了家属的悲伤。
陈道欢年复一年地送死者最后一程,他感到很充实,唯一遗憾的是陪家人的时间太少。
无数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陈道欢奔波在接运逝者的路上。记者 杨静雅 通讯员 张樱 邓天武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