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难,硬伤多“一号工程”还需社会齐心协力
杨国胜自己也去路面“站过岗”,有件事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他拦下一个闯红灯的行人,对方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自己撞死了管你什么事!”
“这才是整治行人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最难的地方。”他说,在被查处的闯红灯者中,有两种人让交警很“头痛”。一是知道闯红灯不对,但并不把这当回事,他们往往很干脆地交钱走人,以年轻人为主。另外一种以上了年纪的人为主,一听要罚款,就死活不愿意配合交警执法,甚至还会出现肢体冲突。
记者从交通部门了解到,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交警在劝阻和处罚行人时遭到辱骂、甚至殴打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几起,所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据海曙交警大队路面一线执勤交警反映,平均每处罚一起不文明过马路行为,交警平均要消耗十分钟。而在瞬息万变的马路上,这十分钟对交警来说,是多么的宝贵。因此,随着整治行动的深入,警力紧张的问题就突显。
“我们的一线民警确实很辛苦,有时还要受委屈,但目前这个局面无法改变,我们应该能够坚持。”杨国胜说,为了让执法更有效率,交警部门一是增强自身维权意识,每位上街民警配备实时录音录像系统,以便事后取证;二是加强民警的培训,尤其是增强与市民的沟通技巧和能力,争取执法效率的提高。
“无论多难,都不会改变整治工作的力度。”杨国胜说。
记者了解到,在落实此前提出的18条工作措施外,交警部门下一步还将通过精细勤务、完善设施、加强处罚等一系列举措,来深入开展整治行动。
对闯红灯和不走人行横道行为进行整治,是城市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的一部分,也是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五年计划”的开端。作为“一号工程”,这并不仅仅是交警部门一家的事。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市主要路段都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道路通行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难免受到影响。记者在路过市区中山东路时看到,由于施工需要,供行人通行的道口频频更换,给行人过马路带来不少困扰,也在客观上导致了乱过马路现象的滋生。
与此同时,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为保证交通运行的高效率,机动车明显占据了道路交通的主导权,而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遭到严重挤压,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互相争道。
行人的“弱势地位”在红绿灯的设计上同样存在。杨国胜告诉记者,现在交通灯普遍的等待时间在100秒左右,遇到高峰期或者部分路口,行人的等待时间最长可达到180秒。而参考同济大学中德交通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在交通流量较大的路口,行人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为90秒。超过这个时间限制,行人过马路的情况将“不受控制”。
在4月8日召开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推进会上,《宁波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行动2013年实施方案》颁布,将全面启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六大行动”,其中就包括“将研究建设人行过街设施,并编制单独的人性过街通道实施方案”以及“结合公交专用道建设和治堵重点道路交通管理,要实施市妇儿医院、市第一医院等人行过街通道,并在重要道路设置20个以上的交通安全岛”等举措。
“文明出行,归根结底还是要每一位社会公民自觉提升公众责任意识。”宁波市政协委员裴虹说,目前全大市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这仅仅是“硬件”的提升,而文明交通,最关键、最难的还是“软件”的升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文明出行,不仅关乎个人的安全,更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那么我们的道路交通秩序一定会和谐有序,我们的家园也会更加美丽。”
记者石承承通讯员陆明光石奇峰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