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史表组专家王开玺在做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时表示,“世上流传的慈禧御笔绘画书法之作,皆为捉刀伪作”。
王开玺前天的讲题为《慈禧的文化学养》,他曾在许多正规展览中看到过所谓的慈禧书画作品及其作品在拍卖行被炒作的情形,在他看来,这些书画作品没有一件是真的。王开玺表示,笔记野史中把慈禧太后描绘成一个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才女形象,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有些人和慈禧私交比较好,有些人的文字带有随意性,有些人根本没机会见到慈禧真迹,导致以讹传讹”。
从王开玺现场展示的慈禧在辛酉政变前及罢免恭亲王时的两份亲笔上谕来看,慈禧在20多岁时不但字迹潦草、文句不通,还多有错字。在提出“慈禧太后御笔之宝的那些画和书法作品,我认为都是由其他人代笔捉刀的伪作”这一观点时,王开玺讲出了自己的五个理由:一、根据书画同源的道理,“字不好,画也好不到哪里去”;二、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慈禧一年要写几百幅大字,“她不见得有这个时间”;三、太监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说,慈禧晚年擅写大字,折算过来是1.7米到1.9米大小,而慈禧的身高不到1.6米,“一个老年人从体力上看也完不成”;四、按《清稗类钞》的记载,慈禧“喜欢作画而不能工,寥寥数笔而已”,可见是写意画,而世传的慈禧牡丹图“恰恰是工笔画”;五、慈禧太后曾亲自选了18名最优秀的画家专门到宫里为自己作画,其中一个叫缪嘉蕙的就回忆说慈禧太后在这些画上都盖上自己的名章,再请翰林院的翰林们附上几句相关的诗,每当宫里举行宴会时,她就把这些画赠与人,好像这些画是她自己画的。
王开玺最后总结道,慈禧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世人对她的评价参差不齐,“我觉得对慈禧太后,应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是哪些因素导致她是这样而不那样,又是哪些因素导致她后来发展变化为什么样,把她当做一个动态的事情去分析,而不是把她固定化。”□记者 顾嘉懿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