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宁波市民纷纷把自家的宝贝送到教育博物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4月20日 10:32   【 】 【打印
0

  葛伟东捐赠的部分老书籍。吴 彦 摄

  自宁波教育博物馆征集馆藏以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目前,博物馆筹建办公室陆续收到市民送来的自家“宝贝”430余件。有89岁高龄的老教师送来清光绪年间的老课本,有人一次性捐出200多件物品,甚至有人无偿捐赠花高价收购、珍藏多年的文物。可以说,博物馆“馆藏”征集引起了众多关心和支持宁波教育发展有识之士的共鸣。前来捐赠的市民普遍表示:“这些宝贝放进教育博物馆更有意义。”

  “馆藏”征集还在进行中。联系人:孙老师,电话:0574—87042360

  吴彦 陈春玲

  第一位捐赠者是89岁的老教师

  在这么多捐赠的人中,第一位捐赠者是谁?令人意外的是,他是一名89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名叫於水益。他捐了68册老课本,印书年代从清光绪、宣统年间,直到民国初期。

  博物馆筹建办公室陈老师说,20年前自己在采访於水益老师时得知,他曾向宁波市教育志办公室捐赠过一批老课本,如今博物馆在征集馆藏,就和档案室联系商量转交一事。

  得知父亲留下的课本被教育博物馆收藏,於水益很高兴。“我们家三代人都从事教育工作,我家里有个陈年老箱子,专门存放过世父辈留下的老课本。”

  “若不是1941年为躲避日本人,父亲带着我到乡下避难,舍弃了一部分书籍,后来儿子结婚又把放书的房间腾出来做新房卖了好多,否则保留下来的书会更多。”於水益说。

  记者看到,这些课本名目有修身、蒙学、幼学、国文、史地、物理、算术、手工、英语、农业等,学科种类很全,还图文并茂,很多是商务印书馆印的。

  有门学科叫“女子修身”,里面讲了很多反映古代女子传统美德的故事。“小学国文教科书”第11课,有泥、刀、竹、球等内容,都有配图,图文并茂非常生动。

  捐赠最多者,一人捐了200多样

  “瞧,这是我从家里翻出来的一桶有光蜡纸,现在给你们了。”看到报纸上说宁波教育博物馆有了钢板和铁笔,还缺少蜡纸就是一套完整的油印设备了,市民徐彭年想起家中正好有一桶蜡纸,就赶紧送了过来。

  4月7日一早,徐彭年提着两个大大的购物袋赶到了博物馆筹备办公室。工作人员对物件一一清点登记,有泥台、三角尺、学生时代的奖状等物件共12样。

  在这些捐赠的物件中,几本美术绘画作品吸引了工作人员的注意。这些是徐彭年当年在宁波市职工业余学校读书时的绘画作品,铅笔画和水彩画各一本。“现在这所学校已经不存在了,这些美术作品见证了一段教育历史,有一定价值。”工作人员说。

  隔了三天,徐彭年再次来到捐赠办公室,带来了自己收藏和已经过世的哥哥嫂嫂留下的200多本小学教科书及其他各类学生读物。徐彭年也是目前捐赠物品最多的一位市民。

  有人捐出高价收购来的文物

  葛伟东家住奉化,是个生意人。多年来一直有收藏文物的爱好,尤其爱好纸质文物,家里三楼的房间摆满了从各地收购来的文物。

  听说教育博物馆征集馆藏,葛伟东毫不犹豫地给筹建办公室打来了电话。

  工作人员到达葛伟东家时,他已经从自己收藏的文物中整理出40本与教育相关的文物供工作人员挑选。

  “黄埔军校首期教材《各国革命略史》、清光绪十年间几何课本、澄衷学校自编教材都很珍贵,葛先生买来肯定花了不少钱。”筹建组应畏之老师从中挑选了32本书籍。

  考虑到这些书籍价值不菲,筹备组本打算给葛伟东一笔费用,却被葛伟东一口拒绝了。“这些书籍都是无价之宝,我不开价。放在家里也只有我一个人欣赏,不如把它放到博物馆更有意义。”葛伟东决定无偿捐赠家里的“宝贝”。

  为对葛伟东的捐赠之举表示感谢,筹备组应畏之老师又找来自己的朋友,曾获全国性老年书法比赛一等奖的上海书法家陈德耀写了一副书法作品赠送给他,上面写着“收藏文房四宝,弘扬中华传统”。

编辑: 张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