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屠宅平移83米迁新址 已有近半历史建筑得到修缮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5月10日 07:36   【 】 【打印
0

  记者了解到,屠宅这么搬一次家,花费也是不少的,“光平移工程就花了400万元。”这也正常,要把这么一个建筑面积有800多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平移83米,而且还要拐个170度的大弯,并非易事。“屠宅‘走’了70多天,平均每天‘走’1米多,拐弯处更是每天只能走零点几米。”翁卫说。

  那么,屠宅为什么要选择平移这样一种方式呢?翁卫揭开了谜底:“屠宅是砖混结构,无法像一般木结构老宅进行拆分后重建。”选择平移,也是“与包括上海复旦大学专家在内的专家组反复研讨后得出的结论”。

  在翁卫看来,通过这样一种整体平移的方式,既兼顾了贝家巷区域整体规划的需要,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古建筑。白沙街道也因此尝到了“甜头”,“我们计划着把大庆新村的两幢历史建筑也通过平移的方式进行保护。”

  修德记巷,文保专家现场“坐镇”

  在各城市如火如荼的经济化浪潮中,商业开发与文物保护屡屡发生冲突。如何破解文物保护与商业开发的矛盾,解开“保”与“拆”之间纠缠的“死结”,成为一大难题。

  市文保所副所长徐炯明告诉记者,白沙街道在旧城改造、文物保护、原居民住宿以及商业开发“和谐共处”方面摸索出了不少新路子。

  昨天,记者探访了已经修缮完的德记巷。走在悠长的巷子里,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建筑映入眼帘,青砖黑瓦、石窗木雕,无不讲述着这些建筑曾经的辉煌。

  据了解,这条全长212米的德记巷始建于1842年,当时宁波被辟为沿海五大通商口岸之一,而这一带就成了外国人的居留地和富商巨贾的居住地。从晚清到民国,德记巷涌现出大量的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精美住宅,留存至今的还有德记巷董宅、严宅、方宅等3幢市级文保建筑以及其他几幢历史建筑。

  别看现在走在德记巷到处是风景,事实上,这些老宅在改造前,“多为私人所有或使用为主,虽然主体结构还基本保持完整,但违章搭建、开墙破洞比比皆是。”翁卫说。

  徐炯明告诉记者,德记巷在修缮中使用了修旧如旧和建新如旧等多种保护方案,所使用的材料也是老料。而在整个修缮过程中,市文保所有关专家也是现场“坐镇”。

  “旧城改造绝不是一拆了事,而是在改造的同时,要留住我们城市的文化之根,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所交待。”徐炯明说,正在经历大规模旧城改造的白沙街道有20幢、近2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目前已经有近一半得到了保护和修缮,其中,拆迁投入资金3.5亿元,这其中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就有7000多万元。”

  □记者梅薇/文胡龙召/摄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