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个人信息最高可判刑三年
记者了解到,贩卖个人信息的人大多是转手得到信息的,但信息的主要源头并不在他们手里,而在能够拥有这些信息的机构。有网友评论说,一些从业人员有机会接触、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且内部管理不到位,或者信息管理上有漏洞,会频频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
浙江正清和律师事务所李坝律师分析,公民的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在未经当事人允许的情况下,出售他人个人信息赚钱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违法行为。
在民事部分,受侵害的人员,可以通过私力救济要求违法人员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刑事方面,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此外,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出卖”业主信息
成潜规则
才买了新车,就有人来推销保险;刚去医院孕检,回家就接到了推销孕婴产品的电话;刚拿到新房钥匙,装修公司就上门“拜访”。
如今,个人信息想要保密,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如此大规模细致而齐备的信息泄露,还是引起了许多业主的警惕。
记者昨在网上搜索,可以看出,寻求业主名单资料,已经成为一些公司为寻找特定消费对象而搜索客户的主要渠道。在关于“哪里有宁波业主名单出售”,一上“百度”,都有回应的。
“首先你要搞定物业,物业手里肯定有业主的名单。跑业务时候碰到保安什么的,主动递烟,找借口攀谈,一来二去,应该就可以拿到业主的名单了。”一位网友跟帖说。
还有业主给出具体的交易金额,“以前我是跑业务的,一般一座新写字楼完整名单价格要2000元左右。你可以找人合买。”
新闻链接
非法获取公民信息被控有罪
李某和徐某都是80后,他们开办了一家二手车经纪公司。他们公司专门帮车主处理交通违法。
他们从网上买来了66万余条宁波本地车主的个人信息,包括车主的姓名、住址、电话及车辆信息等。然后,李某等人又花了数千元买来一个查询车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的软件,将买来的车主信息输入该系统进行查询,从中发现违法次数较多、扣分较多的车主。接下来,公司的业务员便给这些车主打电话,告知其可以帮忙处理交通违法,收费标准是80元1分。一年下来,他们共非法获利20余万元。去年10月,海曙区检察院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对两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记者马涛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