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智告诉记者,韩岭史称小宁波,唐宋以来,为鄞东水路交通枢纽,已有先民定居,市集形成之时,云南古道也已形成,成为鄞县通往象山、奉化、北仑、舟山等地的主要通道之一。昼夜商旅云集,千百年来呈现繁忙盛况。
昨天,记者重走云南古道,发现尽管经历数千年的风雨,但古道保存尚好,依然能发现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少文化印记。
古道上依然保留着小梅庵遗址。据文化人士考证,小梅庵又称觉济庵,有高僧主持,为南宋宰相郑清之父亲郑若冲的功德寺,小梅庵侧旁有山溪叫做“梦溪”,郑若冲晚年就在此隐居,后又葬于此。
“其实关于云南古道的故事很多,遗存也有不少。”郑德智有心整理出一部“云南古道史”,“唤醒大家的文化记忆。”
重修古道有传统
这一次重建古道的云南亭,由来自韩岭的6位村民发起。而此举得到众多乡贤的支持,参与者有34名,最后募得资金26万元。
“古道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希望也能留给后人。”6位发起人之一的郑耀峰说,这也是村民们自筹资金修复云南古道驿亭的重要原因之一。
郑德智告诉记者,相关谱牒有载:古道上有一凉亭,叫云南亭,但是,“云南亭因为年久失修,倒塌了,到现在连遗迹都未曾留下。”为此,乡贤决定重建云南亭,这也是此次修复古道的重头戏。
记者在现场看到,刚建成的云南亭为歇山式样四石柱、木顶挑檐的仿古结构,其地址由甬上文史专家杨古城测定,而悬挂于亭中的“云南亭”三字则由当地书法家、东钱湖文化研究会会长仇国华书写。
郑耀峰说,余下的资金众人还将在古道东侧的白沙溪上,寻找堰塞的泉眼,挖掘水潭,购置石凳等设施,供观光者休憩、洗涤、饮水,重现千年前的场景。
云南古道俨然成了东钱湖人心中的一个文化情结,重修古道的传统也是一直延续了下来。记者了解到,10年前,此次捐赠的发起人之一、80岁的张阿裕老人还与他人共同发起并组织复建了云南古道山岗上的岭南殿,对云南古道的摩崖石刻造像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定期出资请人清理古道上的荆棘和落叶。
□记者梅薇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