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余姚市完成《胜归山公园保护规划》 将实施建设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7月07日 08:28   【 】 【打印
0

  胜归山胡公岩

  胜归山古石宕

  胜归山胡公岩

  胡公殿像

  胜归山位于余姚城区北部,主峰海拔高147米,因山形似龟,最早叫圣龟山。东晋隆安四年(400),征北将军刘牢之战孙恩农民军凯旋而归,屯兵于此,于是改山名为胜归山。

  宋代起,附近村民见胜归山石质精良坚细,纷纷上山采石,所以民间又有“打石山”之称。现在山东麓仍有古人采石后留下的两处石宕遗址。这两处古石宕,上面均为悬崖峭壁,下面则是深不见底的水潭,即使盛夏酷暑,潭水也冰冷刺骨。峭壁之下的杂树丛中,间有数棵桃树,因为水潭所隔,每年只见开花不见结果,乡人奉为神树,谓五百年才结一次果。乡人又传,如果谁有幸能吃得这胜归山的仙桃,便能长生不老。这样的传说自然荒诞不可信,但也为胜归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至今但凡有游客登山,都要去古石宕边远眺那几株桃树。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绩溪人胡宗宪任余姚知县。有堪舆家(俗称风水先生)说,胜归山为余姚县城座山,如果任由百姓开山采石,恐怕将对风水不利,胡宗宪闻讯即下令禁止在胜归山采石。但当时胜归山为私人所有,虽官府有令,但各家出于私利,仍盗采不止。于是胡宗宪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先赎买五十余亩山地归官,又动员其他人也拿出山契,将私人所有的山地捐赠官府。在胡宗宪的带领下,最后整座山都归为官有,采石之风才被彻底禁止。

  胡宗宪后来调任浙江总督,指挥东南沿海军民为抗击倭寇屡获战功。清光绪《余姚县志》记载,胡宗宪平倭寇后,还复莅余姚受降。余姚百姓感念胡宗宪收胜归山、平息倭患等种种功绩,于嘉靖四十年在城内龙泉山上建“三锡祠”,世代祭祀不绝。又于胜归山南麓山崖雕凿胡宗宪像,上刻“胡公殿”三字,虽经数百年风风雨雨,石像仍栩栩如生。但见胡公头戴乌纱帽,身穿朝服,左手捋须,右手伏案,身子略微前倾,如在公堂上办公断案一般,民间称之“胡公岩”。

  此后至民国时期,以胡公像为中心,周围又陆续雕凿了14尊佛教造型,有脚踏莲花宝座、妙相庄严的释迦牟尼佛像,有袒胸裸肚、曲腿盘坐的弥勒菩萨像,有滑稽幽默、疯态可掬的济公和尚像,有端坐莲台、慈眉善目的观世音菩萨像,还有数尊神态各异、造型奇特的罗汉像。石像附近的石壁上,又雕凿了许多先贤名句、文人诗词,字体、大小各异,蔚为壮观,使得胡公岩成为浙东地区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1981年6月,余姚县人民政府公布胡公岩摩崖石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众所周知,胡宗宪虽为一代抗倭名将,为抗倭事业立下赫赫战功,但因曾贿赂严嵩而在嘉靖后期被列入严党,以致下狱瘐死。后人对他褒贬不一,故而留存于世的有关胡宗宪的史迹少之又少。正因为如此,胜归山胡公岩犹为珍贵。胡公岩南边的山坡上,旧时有为祭祀刘牢之而建的刘将军庙。明嘉靖年间,在庙前增建复初书院。明万历二十年(1592),又有僧人将刘将军庙改建为灵岩禅院,民间俗称胜归山庙,有殿堂数十间,主奉观世音菩萨。相传旧时每逢年关,穷人若因欠债过不了年,可于除夕日往胜归山庙避债,热心的出家师父会无偿提供一顿素斋当年夜饭,外加一碗团子当点心。债主即使知道也不得进庙要债,否则要被旁人谴责,所以民间又称胜归山庙为躲债庙。灵岩禅院毁于1968年,2001年又由余姚市政府批准重建,并改名“灵岩禅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寺名。灵岩禅寺现有天王殿、圆通宝殿、藏经楼三大殿,及鼓楼、地藏殿、伽蓝殿等配套建筑,总占地近百亩,为余姚城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自明代中期起,胜归山成为浙东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山上的胡公岩、古石宕更是历代文人雅士竞相歌咏的对象。明末余姚籍南京兵部尚书孙鑛在《胜归山》诗中这样写道:“爽气朝来胜,相偕但阿咸。幽林寻鹿冢,古庙看松杉。刘守(指刘牢之)曾无碣,胡公(指胡宗宪)尚有岩。人生几两屐,山路自巉巉。”清秀才霍维瓒则在《游胜归岩洞》诗中这样描写古石宕:“径向秋山去,不知山路深。洞门晴有雨,岩壑昼长阴。怪树悬崖挂,游鱼带叶沉。会须风雨夕,来此听龙吟。”

  为了更好地保护胜归山文化遗产,彰显胡公岩等史迹的深厚底蕴,2012年,余姚市政府完成《胜归山公园保护规划》,即将实施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系统规划建设后的胜归山,必定既能维持原有的古朴风貌,又能保持自然与人文元素的和谐融合,以更优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谢建龙 

编辑: 杜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