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身穿潜水服准备潜入海底进行执法巡查。(记者周建平摄)
中国宁波网讯 在“小白礁Ⅰ号”发掘一周年之际,昨天上午,在象山猫头洋海域,执法人员潜入海底巡查古航道,这是我省管辖海域内文化遗产首次由文保、海事、海洋、渔政、海监、边防等部门进行的联合水下执法。当天,全国最先成立的镇乡级水下文化遗产联合执法工作站在象山石浦、鹤浦、高塘岛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省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象山海域文化遗产丰富,其中东门、渔山、花岙三岛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门灯塔、渔山灯塔及花岙兵营遗址。目前初步探明,象山海域水下文化遗存有9处,占全省一半以上,是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作区域。
昨天上午,3艘联合执法船从石浦港渔政码头出发,目的地为猫头洋海域。据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前期掌握的线索,猫头洋指定海域为一个古航道,一直以来是南来北往的海上要塞,附近渔民多次打捞出瓷器、石材等遗物,在目前考古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先对水下文化遗产赖以保存的古航道海床进行最直观的近距离巡查。
执法人员沿途利用雷达、远程视屏等科技手段,对航道进行巡查。路过东门岛时,还实地查看了东门灯塔。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海域执法已形成‘天地一体工程’,空中有雷达、遥感、视频监控等手段,水下有声呐等技术和专业潜水人员,扫除了巡查盲区。”
“此前,我们是在陆地、海岛、码头及水面上巡航执法,此次依托水下考古力量第一次深入海底进行水下执法,可有效掌握水下文化遗产的数量规模、保存状况,为阻止不适当的开发以及盗捞等违法犯罪行为收集了第一手资料。以后这种联合执法将常态化,一个季度至少一次。”该负责人说,“石浦、鹤浦、高塘岛在成立镇乡级水下文化遗产联合执法工作站,将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单元延伸到乡镇,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立体构架,这在全国是一个突破。”
上午10时30分,执法船到达预定海域后,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两名水下考古队员身穿潜水服,背负氧气筒,携带水下照明设备,潜入七八米深的海底,在能见度只有二三十公分、半径20米的范围内进行水下巡视。10时45分,执法人员金涛率先出水,他告诉记者:“古航道一切正常,没有人为干扰情况。”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