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这样一个主题和思考,昨前两天市级领导班子成员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来到革命老区余姚梁弄,重温那段军民团结一心、亲密无间的革命历史,带头接受了一次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教育。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铭记人民群众是永远的亲人、永远的靠山、永远的老师。做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用真情对待群众,用真心服务群众,就一定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在走访老区时说,“我们要通过重温浙东革命根据地军民团结抗敌的光辉历史,汲取革命先辈开展群众工作的政治智慧和经验,不断提高新时期做群众工作的水平。”
梁弄是一块红色革命土地,浙东革命根据地初创之时,队伍只有700余人,面临的斗争环境极其严酷险恶。中共浙江区委和新四军浙东纵队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把根据地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万多武装的根据地。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共浙东区委和新四军浙东纵队把革命力量的生存和发展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构筑了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党群干群关系。
7月24日,与会同志观看了长达4小时的《居安思危》教育片。大家深有感触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权兴衰存亡的铁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个事关人民、事关政权、事关发展的大问题。警惕和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警惕和清除“四风”之害,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
7月25日上午,与会同志走进浙东行政公署旧址群,参观了浙东行政公署、浙东银行和《新浙东报》旧址。来到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馆,观看专题片《浙东红色记忆》,听党校老师关于群众路线的专题讲座。余姚市委党校培训中心现场教员毛颖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她说:“今天的我们是如此的幸福,可以尽情享受和平的阳光、富裕的生活,即使有困难,与那个年代相比,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可现在,为什么交通便利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没有更加贴近,反而疏远了?为什么通讯发达了,我们同群众的沟通,没有更加畅通,反而困难了?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当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挫折、挑战的时候,不妨来四明山看一看长眠于地下的烈士,然后再静下心来想一想:与这些革命先烈相比,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不能克服的?还有什么私利让我们不能舍弃?还有什么理由让我们患得患失呢?”
回望烽火岁月,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建立了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融、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1945年4月,浙东行政公署依据浙东各界临时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设立浙东银行并发行抗币。当年9月,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时,部队为了不让老百姓吃亏,拿出了军粮回收老百姓手中的抗币,这一举措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
记者 龚哲明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