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小候鸟”在海边拾贝嬉戏。陈 栋/摄
100个“小候鸟”心中有100个城市梦想。又一年暑假,天南地北的“小候鸟”飞来甬城度假。为避免让“小候鸟”陷入二次留守,海曙区教育局启动了第三届公益夏令营项目,在10天时间里,百名“小候鸟”通过生命课堂、外教课堂、实践课堂等认识城市、了解城市,一起解读城市密码。
夏令营如同一扇窗,海曙区教育局通过这样的一扇友谊之窗,帮助“小候鸟”精读城市,让“这年夏天”成为这群孩子在宁波的一抹快乐记忆。
上门受理报名 百个名额一抢而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很多‘小候鸟’来了宁波后,发现父母很忙、城市很陌生后,很快从开始的兴奋转到了无聊。”海曙区教育局社教办副主任袁怡说,基于对这种“心理断层”的关注,该局借助区域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启了“小候鸟”关爱计划。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小候鸟”名额面向辖区企业外来工家庭征集,由街道社教委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到企业内受理报名。
根据安排,本届夏令营举办两期,第一期:7月8日~7月12日;第二期:7月15日~7月19日,每期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分两个班级,每班25人,两期4班。夏令营为全日制,由青年教师志愿者担任授课老师,活动组织方免费提供中餐和营服。
“有教育局来组织,我们放心!这么好的活动还免费!”得知夏令营活动的企业员工纷纷来报名。不出三天,百个“小候鸟”名额全部报满。这些“小候鸟”来自湖南、四川、贵州、湖北等十多个省份。
来自安徽的小朋友周桀是在7月8日夏令营首堂课插班进去的。当天,周桀和妈妈经过活动地海曙区少年宫时,看到门口立着“小候鸟”夏令营的告示,便来一探究竟。当天的课是防溺水自救自护,授课老师罗锋敏手把手在教“小候鸟”们学习心肺复苏术,虽然同学们的手势不太正确,但都学得很认真。周桀妈妈听了小半节课,觉得课程非常实用,马上就申请加入夏令营。正好夏令营因个别学生回老家有名额空余,而周桀符合条件,于是顺利加盟。
学外语玩陶艺做蛋糕 小朋友们乐翻了
“Do you have Brother?Yes Or No?”“No!”7月12日,来自爱尔兰的外教志愿者白茉莉走进海曙区“小候鸟”夏令营,教孩子们学英语。这些来自内陆的孩子,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外教,饶有兴致地盯着老师看,非常认真地跟着老师学习Family tree(家庭树)。
在课程尾声,全班都站了起来,模仿老师大声唱英文歌曲并辅以动作。两三次下来,大家已经能听懂白茉莉发出的口令,鼓掌、跺脚、喊话等动作一气呵成,在老师的带动下,全班都沸腾了。
“这个老师真有激情!”“学英语真好玩!”……小朋友们被奔放的外教课堂吸引,与老师的互动越来越踊跃。
包括白茉莉在内,本次夏令营共有8位班主任、8位学科老师提供义教服务,他们来自海曙区所属的学校和培训机构。他们都很享受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享受这样的公益课堂。
丰富的夏令营生活成了“小候鸟”们的加油站。五天时间,他们听了安全讲座,学到了防溺水的技巧和紧急救护的知识;在童玩空间尝试了新型的玩具,收获了快乐;在蛋糕制作教室亲手制作了小蛋糕,品尝到了不一样的美味;在机器人教室里,用积木拼装了鱼竿和掏球器。
“这些活动都是城里孩子所熟悉的,而‘小候鸟’们却觉得很新鲜,特别是一些活泼的孩子简直乐翻了。”海曙区少年宫活动部长殷琼说,夏令营活动由该宫承办,她跟进了全程,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上读到了愉悦。
编辑短评:给“小候鸟”一个温暖的“巢”
伴随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的加快,暑期来甬“小候鸟”的群体正在不断壮大。面对“城市森林”,不少“小候鸟”陷入越来越沉默的境地,如何快速适应城市生活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海曙区“小候鸟”夏令营从细节入手,从课程的设置到营服的更换,无不体现着对“小候鸟”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夏令营结束后,海曙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对“小候鸟”家庭进行了电话回访,受访家庭普遍赞赏这样的活动形式。
“活动挺好的,我们小孩很喜欢。他特别喜欢制作类的实践,比如做蛋糕、陶艺制作。”来自贵州的皇甫欣威的妈妈在电话里说,“不过,我还想提个建议,就是一周的时间短了点,如果能再长一些,就更好了。”
是的,夏令营之外,我们还能为“小候鸟”苍白的生活补充些什么?
“小候鸟”需要的不仅是容身之所,更是安稳温暖的“巢”,当城市给他们留下一丝温情,让他们体会到城市生活的乐趣,他们会像父辈一样对城市怀有憧憬。城市,有容乃大;生活,有爱才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关注“小候鸟”就是关注城市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呵护这一群体,为“小候鸟”撑起一片快乐翱翔的蓝天。周浩 池瑞辉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