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五十个同学接力记录,形成四十多万字的班级日志

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留下来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7月27日 10:42   【 】 【打印
0

一千多个日子,五十个同学接力记录,形成四十多万字的班级日志

顾似楠的爷爷奶奶最近忙着一件事:带着老花镜,看孙女出的书,还不忘评论两句:“你们班那个叫祝文涛的同学文章写得不错。”

顾似楠和祝文涛都是兴宁中学301班的学生。临近毕业前,她们班把初中三年的班级日志集结成书,取名为《致我们永远的一班》。每个同学都能拿到三本,“亲戚朋友来要,都不够分。”顾似楠说。

虽出的不是公开出版物的书,但编“书”和印制的过程却让同学们大呼“好玩”,而被任课老师评价为“真实”的“书”背后,又蕴藏着什么?

家校沟通的桥梁

家长在QQ群上看孩子每天的成长记录

写班级日志的提议,来自班主任周晓红,“除了要每天按时完成外,没有任何要求,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班级日志由班上每个同学轮流写的,头一天晚上写好,等第二天早自修时,拿到讲台上念。学习和寄宿生活,难免单调、枯燥,同学们尝试着从中挖掘“好玩的东西”,任何琐事,包括对老师的吐槽,都可以成为日志的内容。每天早上念日志的短短几分钟,也被同学们称为“开心一刻”。

不过,难免有懈怠的时候,特别是从初二下半学期开始,功课紧张,作业多,很多同学不想写或者应付了事。

“我什么方法都用过了,一半靠哄,一半靠班主任的威严。”周老师说,“三年能坚持下来不容易。”

对于班级日志,周老师比光顾着“好玩”的同学们想得更远:兴宁中学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少了一份来自父母的关注,于是就想把孩子们每天的生活、学习状态记录下来,然后发到QQ群上给家长看,让家长对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有更直观的了解。

“我们写的东西,有时候家长看不懂,等我们周末回家,还会特别来问我日志里的话是什么意思。”顾似楠说。

班级日志带来的有些“副作用”是周老师一开始也没想到的:日志就放在讲台上,任课老师偶尔也会翻翻,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眼中的他们,还有对这门课的想法;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了;缓解了孩子们紧张学习的压力。

接触社会的模拟练习

第一次做“编辑”,找印刷厂砍价

顾似楠、俞作楠等八名同学是保送生,因此比其他忙着应付中考的同学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这本书的后期编辑。

5月底开始着手进行文稿的整理、排版、校对、联系印刷厂,要赶在6月17日毕业典礼前把书发到每个同学手中,留给她们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天。

“编辑”俞作楠负责的是图片部分,“为了书的精美,我更多偏向于图片的色彩与内容,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留下最美好的样子,所以尽管有些照片‘深得人心’,但我还是忍痛将它去掉了。”

“从刚开始接受任务时的喜悦,到真正上战场的痛苦,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基本每天晚上都要赶到10点多。这本班级日志在我手中终稿审核可谓苦难深重啊。同学们赶着时间两天完成的东西查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有错,深深体味细节决定成败,无奈返工。”顾似楠感叹。

因为是自编自印的“书”,所有的同学都是第一次参与书籍的编辑工作,什么都只能靠自己摸索着来。

包括和印刷厂谈价钱。顾似楠是个有点小害羞的女孩,她和同学两个人,在家长的陪同下,找到了一家印刷厂,“老板,我们是学生,只有一点点经费”、“这本书对我们有很大的意义”……最终,愣是比预算节省了2000多元。

也难免有考虑不足的地方。一开始她们只打算印100本,结果在老板的建议下,考虑了一下印刷成本,决定印200本,“现在看来还是少印了。”顾似楠说。

检验教育方法的“试金石”

频被吐槽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养成了好习惯

“我做老师已经快30年了,记班级日志的班级有不少,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甚至还出书的,从没遇到过。”301班的科学老师陈新说。

陈老师是在这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任课老师之一,而且往往是被吐槽的对象,“或许因为我是唯一的男老师,而且年纪比较大,平时也比较严肃、强势。”

有时同学们就随手把班级日志放在讲台上,陈老师上课前偶尔也会翻到,“他们比较喜欢记录的就是我今天科学实验失败了”或者“今天陈老师的实验终于成功了”,带有那么一点调侃的味道。

对于这些,陈老师说,“他们写得挺真实的,我觉得也没什么。”

“罚抄名字”是陈老师被吐槽最集中的点。“很多学生甚至在自己的考试试卷上都会忘记写名字,这完全是因为粗心造成的,罚抄是为了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陈老师对301班的严格要求还有很多,比如上课必须抬起头,比如做选择题不能修改,想清楚了再下笔,“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这些方法,现在看来效果还可以。”

尽管频频成为班级日志中的主角,陈老师对301班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成绩很好,综合素质也很好。记者 石承承 戎美容通讯员 崔海波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