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宁海 正文

宁海“生态县”十年创建纪实:富在青山绿水间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8月01日 09:15   【 】 【打印
0

  每个周末,宁海县绵延千里的登山步道上都会有数千名游客造访,他们不少人来自宁波、杭州、上海,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解放出来,“偷得浮生半日闲”,选择到宁海的青山绿水间享受“慢生活”。

  宁海究竟靠什么来吸引这些都市登山客?“魔力”就蕴藏在这“七山二水一分田”中:

  境内五大溪流水质优良,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地表水水质位列宁波第一;在首次生态环境综合评定中成绩为优,列全省前茅;全县17个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白溪水库成为供应宁波市民的“大水缸”;去年空气优良天数359天,优良率98.1%……

  “十年来,宁海的全国区域基本竞争力排名从82位上升到58位,在人均GDP年平均增长11.6%的同时,县域科学发展绿色指数也连续获得高级别的A+、I类等级,可以说,青山绿水之富正持续惠及宁海百姓。”宁海县委书记卞吉安自信地表示,经过十余年摸索,宁海已经找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平衡点。

  千名“卖炭翁”退出山林

  ———生态建设,“以退为进”求发展

  背上双肩包,漫步在宁海县深甽镇的龙宫村,你肯定会被这里的葱葱秀木、汩汩清泉所吸引,但你肯定想不到,这个风景如画的小山村,曾因数十名烧炭工的砍伐而成为一片“癞头山”。

  “人最多的时候,村里有70多个烧炭工,每天要砍几百棵树。”龙宫村村民老俞告诉记者,自己十年前还是个靠山吃饭的现代“卖炭翁”。据县农林局估计,当时宁海县有上千个“卖炭翁”,他们的饭碗要保住,生态环境也要保护,怎样才能找到平衡点?

  2004年,宁海县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一边给农民补贴,一边实施严格的封山育林,同时为数万户山民家中陆续接上液化气。后来,宁海县又鼓励山民下山致富,推进“下山移民工程”,帮助“卖炭翁”们放下柴刀,退出山林,找到新工作。

  经过10年封育,宁海山林生态已逐渐得到修复。2012年底,全县森林蓄积量达到了342万立方米,比2007年增长了近三成,森林覆盖率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由于无人活动的森林区域扩大,很多珍稀野生动物重新成为“森林里的主人”。在宁海县十年生态建设中,上千“卖炭翁”退出山林的故事一再上演。“在生态与经济发生冲突时,宁海一律采取‘退让’策略,宁肯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来换取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县环保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诠释了他对“以退为进”发展生态的理解。

  为保持杨溪上游清洁的环境,宁海县黄坛镇不惜每年减少2亿元的GDP,关停或升级17家高能耗、高污染的铸钢企业,使大气环境质量从Ⅲ级提升到Ⅰ级;为治理凫溪污染,8家小造纸、4家铝氧化企业完全退出该流域,彻底断了污染之源。十余年间,宁海在五大溪流流域先后强制关闭30多家企业,换来五条清流碧水。

 [1] [2] 下一页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