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民间曾经“家家织席,户户刺绣”
严琦,海曙区收藏协会会员,刚刚三十出头。别看他外表像一个顽皮的大男孩,却是一个资深藏友,说起他钟爱的宁波老刺绣,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和一份特有的执着。
说起收藏老刺绣的缘由,他说一开始是出于对家中长辈传下来的几双虎头鞋情有独钟,觉得它们小巧玲珑,针脚纤细,绣工好,非常好看。后来等自己工作有了点积蓄后,便开始收藏过去人们穿的绣花鞋,从孩子穿的各式虎头鞋、寿字鞋、龙凤靴,到女子婚嫁穿的礼鞋、靴子,再到后来扩展到衣帽鞋服及荷包、被套等生活日用品。随着收藏的深入,严琦越来越觉得宁波民间传统刺绣的世界里包含着太多的民俗文化和内涵,值得他去不断探究和寻觅。
他说,古时,人们爱穿绣花鞋、绣花衣,爱用绣花枕头、绣花被面、绣花门帘等。女孩子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女红。女红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刺绣。在娘家的闺房里,宁波新娘的嫁妆里常备有一个绣花绷架、一个绣花针线包。出嫁时,红妆的箱柜内装满了服饰,包括丈夫和孝敬公婆的服饰。宁波民间流传一句老话:“不要问我家中妻,只要看我身上衣”,古时女性的勤劳和贤惠完全可以通过女红表现出来。
宁波是著名的“刺绣之乡”。宁波民间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习惯。老底子,宁波西乡以织席编草帽为主,而东乡则以彩线刺绣为主。明清两代出现过不少民间刺绣艺人,且有不少销往国外。据《勤县通志》记载,在1932年,宁波刺绣品销售量达15000多件,产品远销东南亚一些国家。
解放前,宁波咸塘街被视作“绣花一条街”,在这条街上有一家“真善美”戏服店,当时宁波乃至浙江省范围内的演员都以能拥有一套在那里量身定做的戏服为荣,徐玉兰、筱丹桂、毕春芳等越剧名角都曾在此做过戏服。
老刺绣里的民俗文化
每个双休日一大早,严琦都会风雨无阻地到范宅、金钟两个古玩市场里寻觅一些精致的老绣品,虽然民间刺绣收藏只是个小众收藏,每个单品的价格不太高,“一般一个清末或民国初年的荷包,工艺尚可的要价百来元”,但真正值得收藏的刺绣已越来越少,毕竟宁波刺绣的原料以丝绸为主,年代久远的绣品很难保存完整,像他这样五六年间收藏到200余件藏品,在宁波藏友界算得上名列前茅。
严琦介绍,“宁绣”分为金银彩绣、平绣、包梗绣、刀绣,其中金银彩绣古朴雅致、色彩和谐、绣工精湛,最为著名。宁绣的原料多选用各色真丝、人造丝交织的绸缎;丝线多采用黑色、灰色、石青、酱红、赫黄、灰绿等柔和色彩;刺绣技巧上,针法多样细腻、绣工精致。绣品图案造型上,大多纯朴简洁但寓意深刻,俗称有画必有意,有意必呈祥。
孩童和妇女服饰在宁波民间老刺绣中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与宁波当地的民风民俗有很大关联。譬如孩子满月,长辈、亲朋都要准备一些做工精良的鞋帽衣装作馈赠,送虎头鞋、虎头帽、老虎枕头等,象征生命旺盛、勇猛无畏。新娘子嫁衣上的刺绣图案不但要渲染喜庆、隆重热烈的气氛,还要采用借喻的含蓄方式突出宣扬传统的生殖意识,如石榴蝙蝠、葫芦桂花、鱼戏莲、游龙戏凤等。
而根据不同的节令和时尚、运用刺绣独特的艺术形式创造的生活用品也是宁绣的一大特色。比如每年五月“端午节”前后,宁波城乡绣娘们一齐动手绣出各式各样的“香布袋”,还有她们精心绣制的枕头顶、门帘、帐沿、被面、床沿等,无不寄托着对爱情生活、美满婚姻的追求和向往。
严琦向记者展示了一件他收藏的孩童福禄寿百日袄,大红丝绸上绣有福禄寿三星图案,右侧有精致盘扣。人物图案生动形象,采用传统包梗绣法,即用棉花垫底,使花纹隆起,富有立体感。
留住宁波老底子的文化瑰宝
这几年,因为父母的支持和自己一如既往的执着,严琦收藏宁波老刺绣的路越走越宽,家中十几平方米的陈列室俨然成了小小博物馆:墙上挂着、柜子里陈列着的都是琳琅满目的老绣品,有孩子用的虎头帽、八仙帽、虎头鞋、寿字鞋、衣服小袄、围嘴围脖、挂饰香袋,还有婚嫁用的枕顶、枕套、门帘、镜套、桌布、椅披、被面、床沿,还有读书人用的文房用品等。
他说,绣品属丝绸制品,收藏有难度。他的诀窍是,用老报纸和樟脑丸驱虫,必要的时候再将它们放在樟木箱里,重重把关。他特意提到,绣品怕阳光,怕潮湿,怕虫蛀,一定不能用水洗。
对新手入门者,他的建议是,因为刺绣的收藏尚为小众类收藏,目前的价格相对较低,遇到品相好、绣工高的可以适当收藏,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潜力。相对而言,来自宫廷的绣品比民间的价格要高;人物图案的比山水、花鸟贵;尺幅大的优于小的;文人用品价格见涨,现在精致的扇套绣品已很难寻到。
当然,对严琦来说,他更在意的是宁波绣品的文化内涵,因为它记录了宁波民间刺绣曾经的辉煌和发展,收藏它是为了留住宁波老底子的文化瑰宝。
□记者李菁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