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理财市场月末效应提前显现 市民应理性对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8月22日 06:54   【 】 【打印
0

  96天预期年化收益4.8%、150天预期收益5.2%、363天预期收益5.6%……距离8月底还有近10天时间,但银行月末吸存效应已提前显现。本周起,收益见涨的银行理财产品再次走入市民投资视野。不过,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在选购时务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抉择。

  记者查询,本周前三个交易日,上海银行间市场各期限的资金拆借利率几乎全线上涨。分析人士预计,未来两周市场资金价格将维持高走的局面。甬上各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随即水涨船高。

  尽管如此,银行理财专家仍谨慎提醒,投资理财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预期收益并非实际收益,市民务必理性对待。

  据最新出炉的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统计显示,今年1至7月,市场有500余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达到6%以上,其中,少数产品更是创出了10%以上的高收益。但记者同样注意到,高收益并非零风险。据悉,由于部分商业银行未建立到期产品信息公布平台以及不少私人银行产品收益仅针对客户公布、部分产品达不到预期收益等诸多原因,实际上,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益披露率仅为七成左右。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剩下未披露的约三成银行理财产品中,有部分投资者的理财业务以亏损收场。

  “无论在哪个时间点,市民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都要明确理财产品中打包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抉择,要警惕高回报率背后暗藏的风险。”一家银行理财专家称。以今年6月中下旬的银行揽储大战为例,这段时间里,以银行间市场为投资方向的短期理财收益随市场流动性的发展趋紧急速飙升,但作为投资者而言,购买产品时就不仅只是盯着高收益,而更多的要认识到高回报率后面隐藏了怎样的风险。

  此外,若是信贷资产类产品,投资者需要明确,银行是否将募集资金投到既定项目上去了,而这些项目又是否对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据了解,大部分银行从产品发行、资金募集、使用都是自己管理;而有些银行只是代理发行,甚至有些金融机构名义上是要投资某些项目,但实际则用于其他,这样,就可能会出现失控状况。□记者 崔凌琳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