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爵溪七月半赛神会。记者林伟通讯员黄全吉许拉洁摄
“咚……咚……”随着开道铜锣声声传来,三角龙旗、洋鼓洋号、菩萨龙、九莲灯、舞狮队、抬阁、判官头牌、城隍老爷、民乐队、九龙队等近40支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民俗队伍,从象山县爵溪街道城隍庙出发,绕街巡游。昨天是农历七月十五,爵溪街道的村民们以特殊的方式,重演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节日———七月半民俗。
爵溪七月半民俗赛神会,又称迎神会、赛龙会,起源于明代。
赛神会其实是一次民间艺术大汇串,仪式极其隆重,规模宏大,范围广泛。
农历七月,渔、农、商各行劳毕思逸,亲朋好友以聚会的形式庆祝丰收,并祈求吉祥平安,保佑来年再获丰收。另外,也有祭祀祖宗,保佑全家幸福安康、消祸免灾以及祭奠亡灵的含义。
根据习俗,赛神会以七月十五行会为中心,分初十开印、十四扫街、十六放水灯、卅放忏等。其中七月十五是最热闹的日子。户户蒸大糕,家家有来客。街上人声鼎沸,行会队伍数以千计。以头戴假面具、手持拐杖的大头鬼开道,龙灯、鱼灯、马灯、抬阁等民俗队伍和村民装扮的各类神鬼人物一起簇拥着城隍神像随行。
今晚,村民们还会到沙滩放水灯,缅怀先人。
象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爵溪村民也逐渐感受其内在的文化价值。爵溪老年协会从今年上半年起,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开始着手挖掘这项古老的、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习俗。
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许多逐渐被人遗忘的习俗被有选择性地复原出来了。
据了解,象山七月半民俗已于2008年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 林伟 通讯员 黄全吉 许拉洁)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