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流浪小女孩冯雨琪的故事,牵动着宁波人的心。昨天,市恩美儿童福利院将小雨琪的学籍从江北转到海曙,并帮她办好了宁波市翰香小学的相关入读手续。在那里,她将是一名插班的四年级新生。
对小雨琪而言,更大的改变或许不是转校,而是身份的“落实”———今年8月,小雨琪终于在宁波市恩美儿童福利院落下了集体户口,彻底告别了“黑户”生涯。以后,她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读书、就业、结婚。
从2011年起,媒体持续关注小雨琪的命运,并刊发了多篇系列报道。从一个救助站里无助的流浪孩子,到圆了读书梦,再到破解“身份”难题,小雨琪在这三年间所经历的种种转折,得益于无数新老宁波人的爱心接力。
1月前落户儿童福利院
“她现在很好,寄养在海曙区一户人家里。”昨天,当记者联系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黄洪鹰时,他乐呵呵地说了这一好消息。3年前7月的一个夏夜,正是他把流浪的小雨琪接回了救助站。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小雨琪更好地回归家庭,市民政局为她找了一户家庭寄养。对方为小雨琪联系了宁波市翰香小学,插班读四年级。因为个子越来越高,13岁的小雨琪年龄方面也远大于同班同学,根据计划,这一年里她的读书任务并不轻,明年很可能要跳级读六年级。
此前,市救助站、市民政局等单位一直为了小雨琪的户口问题各方奔走。根据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对经过两年以上仍查找不到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公安机关要按户籍管理有关法规政策规定为其办理户口登记手续,以便于其就学、就业等正常生活。今年8月,小雨琪的户口难题终于得以解决,她的名字落到了市恩美儿童福利院的集体户口下。自此,小雨琪终于是个有“身份”的人了。
“妈妈”临别为她存了一年的话费
从2011年11月29日开始,直到今年8月前,因为市救助管理站和江北区觉民学校签署了一份委托照料的协议,小雨琪一直呆在这所民工子弟学校里。新学期,觉民学校从民办转为公办,以前照料小雨琪的“妈妈”李秀丽老师也要回安徽老家去了,“母女俩”再不舍也终迎来了分离。
“临走前,我给她买好了手机、电话卡,还存了400多元钱的话费,足够用一年了。”已在安徽的李秀丽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她再三叮嘱小雨琪,尽量少打电话,发发短信就可以了。“我说,以后如果去宁波,会去看她的;如果条件允许,她也可以去安徽看妈妈。”
一日为母,终身牵挂。李秀丽说,她对小雨琪的期望很简单,希望她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上一所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尽管不在一个城市,但我会一直关注你的。”
和相处了一年半的“妈妈”分别,13岁的小雨琪没有流泪。她沉默着,认认真真地听着李秀丽临别前的繁琐“交待”。但刚坐上回城的汽车,她却悄悄发来短信:妈妈,我会想你和天天弟弟的。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新学年就要开始了,小雨琪当下最在意的还是担心学习跟不上。在觉民学校当了一年的班长,她显然更期望学业上的进步,“去年期末成绩语文90分、数学才80多分,不够好,所以要加倍努力了。”
三年的时间,经历如此巨大的改变,小雨琪告诉记者,“我变化有两点:一是活泼、自信了;二是学到了好多的知识。”
“这么多人对我好,不能让他们失望。”小雨琪深深地知道,她能圆读书梦,得益于无数新老宁波人的爱心接力。
2011年,在本报对她被母亲遗弃进了救助站的系列报道见报后,许多热心市民都表示,希望能领养小雨琪,如若不行,则愿意出钱供孩子上学;甬城的几所民工子弟学校也打来电话,愿意全力支持小雨琪实现读书梦……2011年底,小雨琪学杂费全免、插班进觉民学校二年级开始了自己的校园生活。这个学期,她又将在翰香小学开始新的旅程。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如果要说感谢,我要谢谢全部关心我、帮助过我的人。”即将开始新的人生之路,小雨琪一口气讲出了好多的谢谢。“最后,我要向宁波说声谢谢。”
□记者 滕华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