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历史上的宁波书院 蓬莱书院为宁波最早书院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9月08日 08:08   【 】 【打印
0

历史上的宁波书院

位于象山石浦的金山书院

□黄定福 

中国的书院起源于唐代。清袁枚《随园随笔》中说:“书院之名,起于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省朝。”其最初职能是修书与校书。而作为教育性质的书院则出现在唐末五代,它是私人聚书讲学的重要活动场所。宁波历史中那缕不绝的书香,吸引着我推开宁波古代书院那扇沉沉的大门。

据《宁波市志》记载,宁波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是唐大中四年(850年)象山县令杨弘于县城西北蓬莱山麓栖霞观内设的蓬莱书院。书院主讲儒学经典,有学田作经费。

宋代是宁波书院大发展时期。北宋“庆历五先生”杨适、杜醇、王致、王说、楼郁等曾设立书院,讲授经史。较有名的有楼郁的正议楼公讲舍、由宋神宗赐额的王说的桃源书院等。

南宋明州“淳熙四先生”舒磷、沈焕、杨简、袁燮继承陆九渊学说,与高闶等形成四明学派,聚集明州,设院讲学。较有名的有竹洲三先生书院、杨文元公书院、城南书院等。

明清两代,宁波学术史上的姚江文化和浙东文化大放异彩,其中以王阳明和黄宗羲为代表,他们在各地书院设课讲学。明代较有名的书院有中天阁、姚江书院、镜川书院等;清时有甬上证人书院、月湖书院、育才书院等。

清末光绪年间,还出现了由外国传教士在甬城创办的书院,如孝闻街上有三一书院,江北岸外滩有华英斐迪书院,江东张斌桥附近有华美书院等。

据有关资料统计,自唐以来,甬上出现的书院有名可稽查者达100多座,为省内授书讲学中心之一。时至今日,许多书院历经风雨已不存在,保存下来的只有中天阁(王阳明讲学处)、甬上证人书院(白云庄)、育英书院、金山书院和球山书院碑记及砷石遗物等。尤以阳明讲学处和甬上证人书院最为有名。

在余姚城内的龙泉山上,有王阳明先生的讲学处———中天阁。中天阁始建于五代,明代时属于龙泉寺的一部分。王阳明曾数次在这里讲学,史籍上有明确记载的就有两次:一次是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王阳明归姚省祖茔时由弟子钱德洪等70余人迎上中天阁讲学;另一次是明嘉靖四年(1525年),“定会于龙泉寺之中天阁,每月以朔望、初八、廿三为期”,学生最多时达300余人。王阳明还为学生订立学规《中天阁勉诸生》,并亲自书壁,以告诫、勉励学生。王阳明57岁那年病情严重时还写信“问及余姚龙山之讲”,可见先生与中天阁的关系非同一般。中天阁后毁于战火。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余姚县令刘长城在此建龙山书院,每岁延师课士,楼上设王阳明神位,楼下为童生学习场所。

现存的中天阁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1985年经过维修,是余姚市级文保单位。跨入中天阁正厅,正中挂一幅王阳明先生的画像,广额高颧,清癯严肃。正是这位哲人,冲破了弊病百出、凝固僵化的朱熹理学,以“致良知”的哲学命题超越了前贤,把“心学”发展到了最高范畴。

甬上证人书院位于宁波城西管村的白云庄内,是一幢青砖黑墙、古朴庄重的古建筑,这是明末清初儒学大师黄宗羲的讲学之地。

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后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而得名。穿过仪门,就来到了黄宗羲讲学之所。前进堂前壁上有梨洲先生的画像。先生头戴儒巾,侧身而坐,凝视着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堂上还保留着八把座椅,与茶几、八仙桌、供台组成一体,窗外有修竹摇曳,翰墨书香中仿佛传来那声声入耳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后进现辟为黄宗羲生平史迹陈列室,述说着他坎坷而又卓越的一生。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是清初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清康熙六年(1667年),黄宗羲重开绍兴“证人书院”。“证人书院”原系山阴(绍兴)学者刘宗周在蕺山讲学时所创立。黄宗羲年轻时曾从学于刘宗周。明亡,刘宗周绝食而逝。康熙七年(1668年)黄宗羲应甬上名人的邀请,到宁波讲学,组织了“证人讲会”,一时地方文风蔚然一新。初在万泰的广济街住宅,后迁到延庆寺内,最后迁到了白云庄。从此白云庄就成了盛极一时的浙东学派的学术重地。乾隆年间,黄宗羲的私淑弟子、浙东学派的“最后一块丰碑”全祖望,为了区别绍兴刘氏的“证人书院”,特冠以“甬上”二字,题曰“甬上证人书院”。“甬上证人书院”及白云庄在清末已圮废。1934年,甬人杨贻诚等访得书院遗址,重新集资恢复。由于浙东学派的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都在这里活动过,故来瞻仰的学者络绎不绝。

育英书院位于宁海县深甽龙宫村。陈仲良(1091—1153年)于北宋末年由新昌平湖迁居龙溪。后裔于明季始建宗祠,清初,由于族人枝繁,在村西再建新祠,名“崇德堂”。其族人重视教育,清初即建义塾于跃龙桥顶“文昌阁”。几经兴废,民国后期旧校舍容纳不了就读学生,迁至“崇德堂”,稍作改建,环境甚佳,名之“育英书院”。

书院总体布局坐北朝南,南向前院有围墙。东向设一门,前厅原设山门。中部和东侧门墙,仅留西侧门。沿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五凤楼、天井、大殿。总占地面积为539平方米。宁海县保存的书院极少,而保存如此完整的更罕见,因该院由宗祠改设,又保留了宗祠面目和装饰艺术,特别是两厢和倒座二楼的拷格栏杆,颇具宁海当时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

清道光十八年(1828年),金山书院由许超昆季创建。同治十三年(1874年)已衰落,同知杨殿才会许氏后裔商议,咨禀上宪,修整后,改额为“金山书院”。民国时,又改为“敬业高级小学”。解放后,定名“石浦小学”。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曾随父亲在此就读。现金山书院存“敬业堂”主房和后楼五开间一栋。2002年,按(道光、同治)历史建筑风格进行修复。《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把书院辟为“石浦教育史陈列馆”。

球山书院位于鄞州区咸祥镇中心小学内,仅存清咸丰年间的遗物碑及砷石,二通碑大小相同,高2.5米,宽1米,厚0.12米。第一通碑的碑额为“球山碑记”四个正楷大字。砷石一对,大小及式样一致,高1.30米,宽1.55米,鼓面直径0.80米。保存较完整。

编辑: 孙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