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鱼痴”老徐:研究银鲳养殖 当了10年“奶爸”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9月11日 06:57   【 】 【打印
0

  2009年,徐老师到宁海大陈育苗厂,当时育苗场地小,又缺乏技术,只育南美白对虾一种苗。每年6月以后,场子都在闲置。徐老师说:“下半年,这里可以培育毛蚶苗,育大点卖。”后来这个每年只有几万元利润的小厂子当年赚了45万元。育苗厂的老板说,“徐老师的一句话值40万元。”

  让大家折服的还有徐老师的“急智”。

  浙江省泥蚶育苗全国第一,泥蚶育苗最难的就是换水。泥蚶苗只有半根头发丝这么大,密度高,池子要经常换水,既要保证不漏苗,又要滤水顺畅,这可苦了养殖户。换水时,重了怕苗受伤,轻了超密的滤布容易堵牢,换一池水,往往3个工人要手忙脚乱整整半天。

  徐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下去,没法大规模生产啊。”他动起了脑筋,踩着缝纫机,做起了“女红”,用常见的筛绢布,设计制作成“口大尾小”的长袋子,大口子与排水口对牢。苗随着水流都流到袋子里,袋子尾端吊起来,水从前中端排走,蚶苗则从尾端走,毫发无损,彻底解决了这个换水的技术瓶颈。

  现在换一池水只需要一小时,一位工人就能搞定。徐老师管这个办法叫“集苗倒池”技术:“很简单,大家看一眼就会,到第二年,全省各地都推广开了。”

  2012年6月,宁海港溪育苗厂附近的海水盐度接近零度,跟淡水差不多。这对白文蛤苗来说是灭顶之灾,育苗厂老板一筹莫展,在放弃和坚持中纠结。徐老师灵机一动,想到了用船运海水的办法。经过紧张准备,第一船高盐度海水顺利运抵,及时解决了生产难题,使接下来的白文蛤育苗非常顺利,共培育出白文蛤苗5亿多颗,产值68万元。

  2

  老徐是“师傅”

  不管是谁,“看家本领”无私相授

  虽然徐善良是许多育种厂争求的“财神”,但在普通渔民和养殖户看来,他就是一名地道的“大师傅”:和渔民一起出过海捕过鱼,睡过稻草辅,喝过泥浆水。不管谁遇到难题,只要问徐善良,他总是无私相授。

  浙江省乐清市翁垟镇三屿村是个贝类育苗专业村,有育苗厂40多家。村民吴新豹没读过几年书,原先对泥蚶育苗一窍不通,只是负责育苗场里的电机维护。每当看到徐善良在摆弄微显镜,吴新豹都会好奇地凑上去。

  “阿豹,你也来看看。”徐善良手把手地教吴新豹怎么用微显镜。这一看,看上瘾,吴新豹每天都去观察泥蚶苗的变化。徐老师一边指导他如何看苗,一边还教他育苗技术。现在,吴新豹成了技术能手,办了泥蚶育苗厂,还合并了3家育苗厂,年收入40多万元。说起徐善良,吴新豹激动地说:“是徐老师把我引上了致富路。”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