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排练现场。(周建平摄)
中国宁波网讯 “滩簧七十二小戏是公认的甬剧早期代表性作品,经过半年多的挖掘、整理和排演,我们选出其中最典型的四出小戏《拔兰花》、《双投河》、《康王庙》和《扒垃圾》与观众见面,原汁原味地展现出这失传的文化遗产。”10月8日晚,甬剧非遗小戏展演活动将在宁波逸夫剧院举行,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郭国强昨日向记者介绍,“这场展演完全是‘修旧如旧’,是最草根的,也是最民间的演出。”
据介绍,1939年以前,上海的宁波滩簧主要演出的就是七十二小戏,上世纪50年代还能看到,但此后这些剧目在舞台上消失多年。“后来的甬剧演员只听说过,但谁也不知道其全貌。”郭国强说,在去年市艺研院的“甬剧老艺人抢救性保护工程”中,工作人员偶尔发现了关于七十二小戏的一些线索和脚本。“我们不能光停留在纸面上的整理,还要将这些传统戏中的经典部分复活。”
即将与观众见面的四出小戏分属清客戏、梨园戏和草花戏,郭国强认为,四出小戏最大的特点是“草根性、民间性”,能典型代表传统宁波滩簧的艺术特点,在当时广受欢迎,“反映了最底层劳动大众的思想情感,包含了大量原创性的智慧,接地气的表演艺术以及简朴的草根风格,对今天的甬剧以及其他艺术形式来说,都是宝贵的历史经验。”
参加本次展演的演员以民间甬剧团姜山甬剧团为班底,并特邀了部分老艺人加盟。“整体演出剧场的效果将体现旧时滩簧戏轻松愉快的节奏和风格,老观众可能回想起儿时看戏的记忆,仿佛时光倒流,百年前的宁波生活画卷重现眼前。”郭国强说。
甬剧传习中心主任、著名甬剧演员沃幸康这次上台做串场人,“我会吹哨子静场,还有翻戏牌,招呼大家看戏。”昨天,他介绍说:“老底子舞台的舞美布景都很简单,只有舞台上方的两盏汽灯,观众都是冲着看演员表演来的。因此,展演时我们的道具也很简单朴实,没有复杂的灯光设计,配乐也是原汁原味。”为了寻找古老的唱段,沃幸康从老艺人那里一个个录来唱段,让演员们学唱最原版的唱腔,这些有韵有味的唱腔,可能连从艺多年的老演员都没有听到过,这次展演将一一再现。
链接
“七十二小戏”习惯于被看成甬剧传统剧目的早期代表。内容乡土气息浓厚,基本上以当时普通民众为主人公,着重表现他们要求婚姻自由的民主性精神。只有《沧州府》、《康王庙》、《王大娘补缸》这三出梨园戏,属于历史剧和神话剧。多数剧目的思想倾向是健康的,也有少量迎合低级越味糟粕性的东西。七十二小戏散落各处,还没有得到系统整理。
七十二小戏分为清客戏、草花戏、众家戏、梨园戏、综合戏五种。清客戏以小生、正旦、彩旦为主,所占比重最大,共38出,如《庵堂相会》、《打窗楼》、《双落发》、《拔兰花》等;草花戏以小丑为主,有11出,如《卖馄饨》、《卖冬菜》、《扒垃圾》等;《康王庙》等梨园戏是从别的剧种移植过来的,有8出;众家戏,指角色较多的戏,有5出,其上演年代较晚,大多在宁波滩簧进入上海以后问世的;综合戏即为十马浪荡戏,是一部大戏,可以看出宁波滩簧由小戏向大戏演变的历史过程,分为十段,每段可以单独演出。(记者陈青)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