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姚做完志愿服务回到宁波,马琴趴在桌上疲惫不堪。记者王鹏摄
童年的经历一直影响到今天。
马琴从小知道妈妈的不容易,为那几本本子忙活了一天,也知道自己并非她亲生,这种感觉五味杂陈———她很爱父母,“愿意用生命来换他们的平安,但好像又不敢心安理得地撒娇。”
读初中的时候住校,开始拼命省钱。本世纪初,初中生马琴生活费是每周5元,她最省的纪录一个月花了3元。米饭都是自己带,菜是家里的咸菜和豆瓣酱,有时候花一毛钱打个汤。月底的时候带的菜都用完了,蒸饭的时候放点盐凑合。这样的生活,同一时代沿海地区的孩子也许无法想像,但是,她真的就这样撑过来了。一来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二来她觉得这样才对得起卖血的妈妈。
节约的习惯一直延续到成年后,她很少买衣服,常穿表姐们的旧衣服,几乎不吃零食。订婚的时候,婆婆想给她买首饰,她推辞了很久,最后挑了最细的戒指。
初三那一年,家里的土坯房塌了,哥哥退学了。父母并没有勉强她,但作为一个收养的女儿,她觉得自己“实在不好意思再留在学校了。”尽管就在不久之前,她还给父母写过一封信,说自己“一定好好努力将来考上清华”。
多年后她开始助学,看到那些家境贫寒需要帮助的孩子,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她了解他们的心思:“敏感,细腻,小心翼翼地压制着自己渴望,唯恐伤了父母。他们和我一样,我没有办法不帮助他们。”
去年,有一个曾接受过她帮助的安徽男孩回老家了,今年中考后打电话来,说考上了最好的高中,还是全市第一。她激动地在电话这一头尖叫,“就好像自己实现了梦想一样”。
当然,马琴也没觉得自己就没有梦想了。退学后,她跟着父母兄长在宁波打工。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位于鄞州横溪的李氏实业有限公司做一线装配工。工作一年,有了点积蓄,6000元。她把工作辞了,想用这笔钱去学电脑。
她认认真真地写了辞职信:“我攒了点钱,想学点技术,以后可以学以致用。希望到时候公司还能再接纳我。”
领导挺赏识这个有见识的小丫头,特意找她谈话,说欢迎她以后再回公司。
现在看来,这个领导眼光不错。几年后,马琴有了自己助学团队,并且开始有企业资助。最早联系她的企业家神秘而低调,他们只通过电话和QQ联系,他本人从来不现身,更不透露名字。后来,因为要寄一份材料,马琴打听了一下公司的地址,才知道就是李氏实业。
当年马琴学完电脑后,她去了一个印染企业做电脑操作员,一年后又换了一家企业学电脑排版。如果妈妈没有生病,几年历练下来,说不定真的能回李氏实业做个技术人员甚至管理,像她以前梦想的那样,但那该死的肺癌,改变了一切。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