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列
在镇海城区,有条特别的弄堂,叫做九弯弄。据《镇海区地名志》记载,九弯弄原东起安衙弄,西迄南大街,北临濠河,南至大呵弄,长447米,宽2至3.5米,因弄多弯曲而名。
九弯弄,东西走向,果真有九个弯吗?想现已无法考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就住在弄里。那时的九弯弄从最东面的安衙弄始,经武衙桥,武衙桥是小石桥,三块桥板,两块桥栏,北面桥栏上书有很大的桥名,下方有个小小的落款,早就忘了是谁所题、何年所造?武衙桥已无作用,北面的濠河水流到武衙桥就结束了,桥的南面不知何时被填。过武衙桥,南面有块空地,居民种些蔬菜,靠边上是县看守所的高墙。这段路宽约2米,两旁是民居,行约80米,转第一弯,行10米许,转第二弯,右侧有大宅数幢,雕砖的门头,显示着曾经的辉煌。据《镇海区地名志》记载,此为沙家大屋,系旅沪、旅津经商发迹巨商居宅。沙家大屋有南北两扇大门,宽长的屋檐、连排的七石缸、敞亮的天井、粉红的石板,儿时常在里面玩耍。
改革开放后,有一沙氏后人在沙家大屋开办了县城第一家彩色照相店,店名为“沙龙彩色摄影社”,在当时小县城中显得比较新潮。行20米许,转第三弯,有一片田地,种有毛豆等,形成断头,没有弄了,据说,此处原有不少房屋,抗战时期被日本人炸毁。那么,咱不妨再从西边的南大街,进九弯弄,此弄较为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弄,弄只有约80厘米宽,对面来人得侧身才能通过。两旁都是瓦片墙,墙高处有两条石梁。儿时的夏天,经常用双手双脚支撑着两边的墙面,一拱一拱爬到石梁上,看小人书,不时有穿堂风经过,凉爽得很。行约10米,转一个弯,再行3米,又转一个弯,旁有一间破房,缺窗少门,阴暗潮湿,无人居住,而后断墙残壁,出来就是种有毛豆等的田地了。与此弄一墙之隔的是县法院内的一条通道,后为了方便行人及安全考虑,就把这段弄堂及破房等全部拆除,于是,这几个弯也就不存在了。
九弯弄,从东至西,计算了一下,最多也只有五个弯,与弄名相差甚远。儿时,与小伙伴一起走过种毛豆的田地,总讨论着这儿应该还有四个弯,该怎么弯,意见不一,但此田地不大,要转四个弯几乎很难成立。长大后,心中忽闪出另一想法,要不九弯弄本来就没有九个弯。九,为个位数中最大,古有尊贵之意,是个吉祥数字,九龙壁,九宾礼,帝王称“九五之尊”。九,字典中还解释为多次或多数,如九重霄、九折臂、九牛一毛、九死一生,如果用“八”、“七”等其它数字代替,不仅难听,肯定还不够大气。
文革时期,大兴改名之风,九弯弄也不能幸免,因旁有一条弄,内有部队扎住,改名为拥军弄,故而九弯弄改名为爱民弄。文革后,恢复旧名。
2005年,城区建设之需,九弯弄整体拆迁改造,建成“鼓韵花苑”小区,为留住这个老弄名,小区内就叫“九弯弄”,其实早已名存实亡。不过,旁边的一家“九弯弄宾馆”倒多少给我们留下了些许念想。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