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奶奶在我手心里画了一只眼睛——杨丽萍访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20日 08:15   【 】 【打印
0

奶奶在我手心里画了一只眼睛

奶奶在我手心里画了一只眼睛

《孔雀》舞台照

三江访谈

人物名片:

杨丽萍,1958年生于云南,洱源白族人。著名舞蹈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2003年,杨丽萍任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总编导及主演。2009年,编导并主演《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声》,再获成功。在2012年央视春晚以舞蹈《雀之恋》,再展舞蹈诗人的风姿。

10月5日、6日,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收官之作《孔雀》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上演。

□记者 陈晓旻/文 胡龙召/摄

记者:“孔雀”这个舞台形象是您创作的,这次巡演的舞剧《孔雀》和您之前的“孔雀”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杨丽萍:对我来说,孔雀不仅是美的化身,更是一种信仰,一个生命的图腾,贯穿了我的舞蹈人生。在西双版纳,孔雀就是我们的图腾,能够跳孔雀舞是一件很吉祥和幸福的事情。上个世纪70年代我就演过一个根据神话改编的舞剧《孔雀公主》,然后到80年代的《雀之灵》,以及后来的《雀之恋》等,这也是从传统到变化为各种风格的过程,就好像生命的过程,从出生到成长和成熟。

像我跳《雀之灵》,跟我当年跳《孔雀公主》也不一样。最初跳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美丽的公主,像少女一样。到《雀之灵》自己觉得应该是一个飞翔的灵魂,让自己达到一种美好的境界。舞剧《孔雀》则是个人对生命的体验,体验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创作一部关于孔雀的舞剧,是我多年的夙愿。从二十出头开始跳孔雀舞,到现在30多年了,伴随我那么多年,生命的历练越来越多,内心的理解也就越来越多。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吧!在我看来,这次的舞剧《孔雀》的故事性更强,技巧性更强,如果说过去的孔雀都只是一个片断,一种情绪,那么这次将是完整的一生。这次,我请了很多专业人士来助阵,当然,也会给年轻人更多的表现空间。

记者:这次在舞台上会有很多的创新吗?

杨丽萍:这次在舞台表现上,专门请叶锦添担任美术总监和服装舞美造型设计,我们对东方文化底蕴的美学符号和元素有着共同的兴趣。当然我不是简单地怀旧,也不是死板地照搬,我们反映的是现代人的心灵和精神,特别是和现代人的审美衔接。现在很多舞剧偏芭蕾或者街舞等,而我们则尽量地挖掘民族的东西,并且在原来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试图去创造一种新的民间舞。

过去的孔雀舞是男人跳的,用来表现求偶,但是现在我们用女性形象塑造了孔雀,这次叶老师还专门创造了非常漂亮的很有特色的孔雀尾巴,让孔雀的舞台形象更加动人。正如天鹅舞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天鹅裙,从此成为芭蕾的经典。所以,我觉得《孔雀》有点像《天鹅湖》,我们创造了一个舞剧,有人物有情感,这些东西到100年后,也有可能变成传统。

记者:《孔雀》可以与《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一起成为“云南三部曲”吗?

杨丽萍:《孔雀》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新作品,肯定不像《云南映象》,也不像《藏谜》,或者《云南的响声》。《云南映象》是一个集锦,是一个原生态风貌的展示,但不是一个舞剧。《云南的响声》则是一个衍生态,就是在原来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到了《孔雀》就完全不一样了。《孔雀》整个作品主要是体现整个生命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春夏秋冬这样一个过程,把这种生命的轮回、生命的无常,通过舞台来演绎人类的共同情怀。如果说原来我做的很多民族题材作品具有原生态、生命原初的冲击力的话,那么《孔雀》就是要往人类经验的深处走,找到我们亘古不变的那些元素。如果说此前的《云南映象》和《云南的响声》是着力于民族文化的作品,那么《孔雀》已走出地域和民族限制,比如我们的创作团队就集合了三宝、叶锦添、萨顶顶等一流高手,吸收了很多国际化的元素。

记者:您的舞蹈充满了灵性,这种灵性来自哪里?

杨丽萍:观察,其实我认为空气里面都是有灵性的,只是我们感觉不到。我有一个舞蹈叫《月光》,它实际上是表现月亮的圣洁,希望女人像美丽、圣洁的月光一样,其实它是一种气质,是很美好的一种角度,这种美好的东西肯定充满灵气。像《雀之恋》这种,我认为它表现出一种灿烂的美,它不是那种肤浅的,或者很俗的,你让艺术或者舞蹈呈现出这样一个灵气的时候,那就会让人感受到。

 [1] [2] 下一页
编辑: 陈奉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