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商报记者樊卓婧前往江东黄鹂社区采访。
台风“菲特”带来的大雨,给宁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雨过天晴,前几天甬城一直阳光明媚,人们收起忧郁,互相问候、微笑、鼓励、关心。大家互诉着抢险救灾期间,那些发生在身边的感动、欣慰、气恼和遗憾……今天,我们也要向读者说说,救灾期间那一件件抗灾报道的背后故事。同时,也藉此向那些帮助过记者的父老乡亲,由衷地说声:谢谢!
10月7日
意外偏偏发生了
我是跑气象的记者,提前结束休假,关注台风“菲特”。其实,早在10月4日,市气象台就发布了“菲特”的消息,根据预报,“菲特”给宁波带来的降水会集中在6日夜间登陆前后,7日中午过后就会缓解,可意外偏偏发生了。
由于雨情有变,今天下午4点市气象台会有场信息发布会,我下午2点45分就从报社出发了,主要是考虑到头天晚上的强降水可能导致的路面积水和拥堵。
果不其然,道路不太顺畅,许多路段都有积水。下午3点37分,在市第一医院公交站,堵车了。看着窗外的瓢泼大雨,还有一点点用肉眼看得见的速度涨起来的路面积水,开始与沿街的地面齐平了。
市第一医院的下一站是青少年宫站。这段距离,平时走路最多也只需10来分钟,现在却开了40分钟。车上有中年妇女打电话叮嘱家人:“我被堵在路上,赶紧找几块砖把冰箱垫起来,别淹着……”
大家的心情远比车窗外下的雨还急,我也不例外,只希望尽快赶到气象台。
下午4点05分,车仍被堵在距离青少年宫站台不远的斑马线上,距离气象台还有4站路。和我一样,许多前往气象台参加发布会的记者都被堵在路上了。
气象台工作人员在QQ群里说,回头会把发布会的信息通过QQ和邮箱发给我们。
记者 石承承
10月8日
忙碌的社工家里还有没断奶的孩子
一些老小区的一楼居民需要转移,我准备到黄鹂新村去看看。市中心的部分道路有积水,但汽车还是可以通行的,不过绕来绕去,从报社开到甬港南路就花了2个小时,没办法,弃车步行,走了半个小时才到黄鹂新村小区门口,此时,裤子已经湿透了。门口的志愿者很热心地扶了我一把,提醒我哪里有台阶,哪里有变电箱,要小心。得知他们从一早就在那儿站着,觉得他们非常辛苦。
又蹚水走了一刻钟,才到了居委会,可根本找不到人采访———大家都已经忙得团团转了,不时进进出出,方便面、面包、八宝粥随处可见,就是没人能听我说话。
待了几分钟,见干等下去肯定不行,便瞅着空盯住了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社工,跟着她来回跑了几趟———从居民家里到安置点,再从安置点到居民家,不停地去接人。她的电话不停地在响,除了居民打来反映情况的,还有她家里打来的———她在接这个电话时,一改前面耐心细致的语调,草草说了几句“让我妈妈看着点……”之类的,就挂断了。
我后来从别的社工处听说,她家还有8个多月没断奶的孩子,3天没吃到母乳了。我的孩子也快读幼儿园了,我很能体会初为人母的心情,顿时对她充满了敬意。
一楼居民家中进水了,这个有着数千名老人的老小区,在大水面前非常脆弱。很多老人中过风,腿脚不便,需要社工去背。在安置点,老人们七嘴八舌地围上来,跟我讲家里的情况。
记者 樊卓婧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