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突发·现场 正文

大水围困的日夜他们是城市的守护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0月22日 07:18   【 】 【打印
0

“我们的冲锋舟、橡皮艇上装的都是救济物资,那是留给受灾群众的。哪怕我们再饿,粒米未进,也不能妄动丝毫。”———解放军战士李龙平

暴雨过后,山路泥泞。

宁波军分区某海防营营长李龙平和战士们一路颠簸着,乘车驶向鄞州龙观乡。2个多小时前,他接到上级指令:龙观、鄞江、洞桥等乡镇大量民房进水,人员被困,要求海防营官兵赶去展开疏散转移工作。

已是10月8日凌晨零点。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般打在车窗上,似乎要砸出个坑来。前面有军车停了下来。大树倒伏和泥石流将道路阻塞,无法通行。李龙平下了车看了看,要彻底清理这些路障,至少要1个小时。“下车急行军,带上救援物资,抓紧时间。”李龙平果断下令。51人的突击队很快集结,跑步奔赴第一现场龙观乡。

1个半小时后,突击队到达了预定位置。眼前的景象让李龙平震惊:许多民房进水1米多深,老人、小孩站在房顶上,急切地呼救着。

冲锋舟、橡皮艇很快派上了用场。战士们跳进没过腰部的水中,挨家挨户地搜救,转移人员。一夜无眠,施救正急。

一天一夜后,更多的救援力量赶来了。李龙平也接到了新的任务:增援余姚。其实,早在7日上午9点,在灾情尚未完全明朗时,海防营已经有5名官兵组成突击队前往余姚陆埠、牟山。

9日凌晨5点,一夜没合眼的李龙平带着战士们出发了。每一个战士身上都是湿漉漉的,有的还挂着杂草、浮萍和淤泥,所有的疲惫都写在了脸上。除了驾驶员和李龙平,大家都累得睡着了。不一会儿,李龙平也靠在车窗上发出了鼾声。

一觉醒来时,车已上兰墅大桥,四周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洪流。“前几年在奉化、北仑抗涝时,也没这么大的水啊。”李龙平说。

在余姚长安小学附近,正在运送救灾物质的李龙平,碰到了正在抢修通信线路的步兵连一排几名官兵。一块压缩饼干,传递了好几个人还没吃完。 

“你们的补给呢?”李龙平有些疑惑,但心里已然有数。“刚刚有几个群众蹚水过去,说饿坏了,我们把食物都给他们了,还剩两块饼干。”排长季军回答。 

李龙平没有再说什么。他身上原本带有干粮,但当晚6点在竹山村救援时,分给群众吃了,他也饿着肚子。当晚9点多,已经饿了10个小时的季军和战友们总算吃上了饭。

虽然通信中断,但好在海防营带来了无线电台,方便了调度和互相支援。

“水深1米,操舟机没法用,怎么办?”“推吧,把冲锋舟推到水深的地方!”

“有个生病的小孩,困在2楼,1楼我们进不去!”“好了,陈潇已经爬上2楼了,很危险,差点掉下来。”

“裴胜权和孙旭东,好像被水底下的什么东西给割伤了,血流不止。”“卫生员呢?快去找人,不要下水了!”

……

晚上10点后的临时驻地,一些战士轮换下来稍作调整。许多战士都在感冒发烧,割伤、磕破甚至卡进无盖窨井的不在少数。

“兄弟们,再坚持一下,积水眼看着就要退了,你们也看到了,南京军区、省内各军分区、东海舰队、武警部队、消防部队都在增援。”李龙平一次次给战士们鼓劲。

“我们肯定是最后一批走的,水退了,事还没完呢。这么多的垃圾、淤泥,还有防疫,等等。”在车上换鞋时,他和驾驶员这么说。

12日,余姚城区积水稍稍退去。清运,成为海防营战士们的主要任务。次日,分流出来的一组突击队,陆续进入陆埠、马渚、丈亭、河姆渡等地执行清理淤泥和垃圾的任务。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