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软国力”是实现中国梦的“硬道理”
陈正良
实现中国梦,不仅是要实现国家有形的“硬实力”不断增强,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实现国家各种无形的精神“软国力”的协同发展提升。联系当前中国发展现实,在致力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过程中,努力夯实“软国力”基础,对于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其中尤需在以下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一、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既是中国梦的终极关怀,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一个国家的崛起,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要在全世界称王称霸,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人民,让自己的子子孙孙能生活得更加自由和幸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然,圆中国梦,要靠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民生问题的改善,要靠一个个人民福祉的达成来实现,我们必须要使国家的强大切实成为人民福祉的保障,让每一个人都从国家的发展中收获自己应得的成果。这也是执政党赢得政治公信力,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保障,而这一理念及其作用影响本身就是“软国力”的重要体现。
二、致力造就精神强大的国民
这是中国梦实现的力量基础。一个国家的强大,其根本因素在于人民的强大。人民的强大,主要在于其心智上的充分发展,人格精神上的充分锻造,具有现代先进思想观念,具备主体意识,有理想、有信仰、行德守法、开放进取、对国家社会有责任担当意识。一个国家,不管其它方面多么强大,如没有这种意气风发、爱国敬业、奋发进取的国民,国民普遍缺乏强烈的权利与义务主体意识,缺少主人翁精气神,缺乏一种大国国民素养心态,缺乏崇法守法、厚德行德的自觉意识和习惯,缺少创造奋斗的热情和精神,就难被称为真正的强国。
三、努力提高社会整体诚信水平
社会诚信是中国梦应有的道德境界和国家发展品质的要求。一个国民认同、世界信服的真正的强国,必须是一个普遍讲求诚实信用、道德水准高的国度。在这样的国家,社会崇尚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充满正能量。同时,能够诚实面对自己的历史,能够坦然展示公众所要关注的一切。在这样的国家,公权力机构、政治人物及其他公众人物应该是诚信的标杆。在这样的国家,也许仍然存在少数不要廉耻的官员的谎言与欺骗,仍然存在不顾社会责任的企业的虚假、浮夸与欺瞒,社会仍然可能存在各种形式的假冒伪劣,但必须被揭穿,被唾弃,被惩罚。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就指明了建设一个诚信社会和道德社会的重点所在。
四、有效维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基石。公平正义并非仅仅适用于某一个人、某一集团或某一阶层,而是适用于全社会,亦即必须惠及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每一个合法公民。因此一切法律、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均应构建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基础之上。从“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出发,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必须确立能够体现最广大人民意愿的国家宪法及法律体系;政治制度也必须建构于这一法律体系基础之上,体现现代政治文明精神;经济制度应该根据分配正义原则保障全体公民获得平等的经济发展权,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国民幸福感;社会制度应该致力于保障与改善民生,采取各种积极的财政手段调节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为全体公民提供有效的、完善的社会服务。
五、稳固确立社会核心价值信仰体系
实现中国梦需要精神力量支撑。社会核心价值信仰体系不仅是维系社会成员的思想纽带、是规范社会行为的价值导向、是判断社会是非的价值尺度,也是惩恶扬善的思想武器,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当前中国社会的价值信仰体系中,原有主导价值信仰体系受到多元的价值信仰形式的消蚀、曲解与冲击,许多人失去了信仰,一些人在陶醉于自己的能力和眼前的成绩时,并未意识到,在许多情况下,明天将会为今天的收益付出更大的代价。价值共识与信仰的危机与缺失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之一,日益把中国推向“风险社会”。因此,整合多元价值信仰结构,选择、形成并维系主导价值观,重塑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重建社会核心价值信仰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六、维护保持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国家梦想实现的载体条件。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获得更幸福的生活。优美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国民生活幸福的基本条件。任何经济增长和发展都不应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国家在奔向现代化的前行路上,必须珍惜保护好自己的良好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保护好自身的文化传统、有特色的社会生活方式,保留一份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和人文环境。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