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案上,记者看到了何业琦创作新闻漫画时的手稿,铅笔打底,再用钢笔细致勾勒。何业琦说,下笔费的时间倒不多,新闻漫画最重要的是构思。构思的时间就不一定了,长则多年积累酝酿,短则灵光一现。事实上,那些漫画都是他人生阅历的缩影。
1、上海旧弄堂里的“涂鸦小鬼”
上世纪50年代,鸽群飞翔在上海一条旧弄堂的屋瓦上。晒台、阳台,还有窗台上,都留着晒过被子后的馨香,老妈子在屋檐下细碎地扯着家常,矮墙上的水泥脱落了,露出锈红色的砖,山墙上的裂纹里长出翠绿的青苔,像一幅灵动淡雅的水墨画。
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蹲在自家门前的柏油马路上,用粉笔在地上画画。不像一般幼童笔法稚嫩,他画的和平鸽衔着橄榄枝,就像当时的宣传画一样,一笔一画都勾勒得生动而清晰。很多人围拢过来看,他便画得更起劲了,起先蹲着,后来趴在地上,小脸几乎要贴到地面。他专注地画着,等到天色渐暗,人群散去,他用鞋底把粉笔画涂抹掉,第二天再重新涂鸦。
这个小男孩就是何业琦。在他的记忆里,母亲虽是个家庭妇女,却喜欢信手作画,画出来的东西都栩栩如生。绘画需要与生俱来的天赋,这天赋从母亲那里遗传到了几个儿女中,大他9岁的姐姐何月桂,如今也是一个画家。
小学和初中的每个周末,何业琦都在上海少年宫和青年宫里学画画。不像如今很多被父母逼着读兴趣班的孩子,何业琦自己选择了美术班。在少年宫里,小小的他学习了线条、光影、透视,还能时不时地听一些名家讲座,程十发、张乐平、乐小英、游龙姑、何艳荣……这些名家都曾给予他丰富的知识滋养。
何业琦也常跟姐姐一起去上海西郊公园写生。当同龄人还在玩弹珠、丢沙包、跳房子时,14岁的何业琦已经凭借他的画作《和雷锋叔叔在一起》,参加了上海少年美术展览。
艺术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初中毕业后,他原本可以考入上海美术学校,安安稳稳地走他的美术之路。然而,随着“文革”的开始,他优异的成绩单也如同碎屑般,灰飞烟灭。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