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图片新闻 正文

“它泉”寻踪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17日 08:59   【 】 【打印
0

“它泉”寻踪

“它泉”寻踪

□郑明道

一次偶然读到宁波人闻龙的《它泉记》:“吾乡四陲皆山,泉水在在有之,然皆淡而不甘。独所谓它泉者,其源出自四明,自洞(即四窗岩)抵埭,不下三数百里,水色蔚蓝,素砂白石,粼粼见底,清寒甘滑,甲于郡中”。(清·陆延灿《续茶经》摘节)

它泉在哪里?查阅《光绪鄞县志》,里面提到:“梅龙潭,悬磁乡,绛山岭下,即它泉也。不甚深广,水光澄澈,中凡鳞游泳,虽旱不竭,潭为半圆形,深约四五尺,上有枫树荫覆,俗呼枫树下潭”。

从前宁波濒临枕江,水善泄而易涸,迫于饮江水,常以为病。故城中大户人家,均用水船去它泉汲水,文人雅士尤好茶饮酌酒者,必择佳泉,为不惜工费,驰船数十里,载汲它泉之水。悬磁乡就是现在的鄞江镇下的一个村———悬磁村,有市区公交车可直达。

阳春三月,笔者前往寻找它泉。鄞江悬磁村是一块历史文化厚重之地,唐初武德期间(621)废鄞县,勾章复贸县县治就设在小溪(今鄞江悬磁),那时宁波三江口一带尚未建城。唐太和七年(833)时任贸县令的王元韦为保民生,在蕙江(鄞江)上筑起一座拦水堰,名曰“它山堰”。涝时七分水翻过堰巅入江,旱时七分水入河,可供万顷良田灌溉,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相比肩,被誉为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悬磁村今尚存有木梁古廊桥,旧载“桥头有阁,上供文帝,下可息行人,村中屋舍整修,屡闻书声,风俗异于他处”(据《四明谈助》),今桥为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悬磁村北侧为光溪,用梅园石砌筑的石拱桥横跨于光溪之上,拱跨有近十米,高七八米,桥顶东侧有石刻桥匾“光溪桥”,西面刻有“四明首镇”。桥侧有楹联两对,今只能看清一下联:“环溪分月影长涵蕙水文澜”。

光溪之地,旧记“其地三境交接,大江贯其中。群溪毕会,水清冷如明镜,岩峦拥秀,千万篙竞发,碧瓦朱甍、翚耸鳞比,望之如神仙居”。明代杨伯翼之诗作称其:“江碧天高水木青,光溪犹识古城名”。万斯同赞“光溪山水甲明州,花竹禽鱼事事幽”。

光溪侧有贺家湾,这是大名鼎鼎的“四明狂客”贺知章的故里,据《甬上耆旧传》称:“礼部尚书贺先生知章,字季真,行九,生小溪之响岩(即贺家湾)”。

今鄞江镇它山西路弄内尚存留明清古建筑多处,有“大夫第”“郎官第”,均属区文物保护单位。

步过新建的鄞江桥,右侧即为岗山岭西路,由此上溯渐渐升高,这就是《光绪鄞县志》所提到的“绛山岭”。岭不甚高,离地平面三四十米,至它山堰全长也不过两公里多点。卵石岭道,宽六十公分,树竹互间,山色青翠。

越巅下坡,见有两位五十多岁的山民在山道边用箭竹扎篱笆。向他们请教它泉的位置,回答“没听说过”,于是改口问有否“梅龙潭”,回答:“有啊,就在岗山岭下的江边。”

山民说,梅龙潭的位置就在堰头下四五十米的地方。从前樟溪上面遇大雨来水很猛,水漫过堰坝,冲向一个突出的坡湾,成为一个漩涡,因为离堰坝最近,水非常清澈,过去有钱人家都用船到这里汲水。梅龙潭下边是枫树潭,离堰头远了百米,是第二个被冲刷的漩涡,水质就没梅龙潭好了。再下面还有一个潭靠近鄞江桥边,因为岗山岭脚有一块突出岩石伸向江边,像个乌龟头,便叫乌龟潭,水质更差些。说来也奇怪,旱时鄞江受咸潮浸污,江水会变得涩咸,只有这三个潭的水清淡可以饮,也从没见干枯过。

看来“它泉”并非是一个泉,而是岗山岭下鄞江边上的三个水潭,最佳者为离它山堰最近的梅龙潭,据说潭底全是白色细砂,并有细小泉涌,所以水味甘醇有别于其他诸潭。我向山民咨询,现在还能否汲到梅龙潭水?他们说:过去汲水是用竹排和船到潭中心取水,现在竹排、船都没有了,从岸边打水,离潭还有四五尺远,用吊水桶是汲不到的。而这三个潭因上面造了皎口和周公宅水库,长年来已没有溪水越过堰顶,三个潭没溪水冲刷,日久天长也慢慢淤积泥砂,不见得那么清澈了。

沿着葱郁竹林,踏着光滑的卵石山道向它山堰走去,边走边想,这梅龙潭有点像扬子江中的“中冷泉”,汲水前也是要用船,江水间竟夹杂着一脉佳泉。

岗山岭尽头,就是它山堰,巍然横亘于青山绿水间。堰长134米余,宽若5米,红石斑驳,古旧沧桑。堰堤北岸,即为它山,因此山是孤立的一个小山屿,“言不与众山为侣,故名它山”(《四明山志》)。当年王元韦选址筑堰,抗旱排涝,它山堰之名,由此永垂史册,梅龙潭位于堰下,所以亦称“它泉”。

站在它山堰堤上眺望梅龙潭,不禁想起清代鲍淦的《竹枝词》,“沙井灵泉合地夸,只嫌偏不近人家。挑来合把瀹涟贮,有客临门好煮茶”。

背景图 龚国荣 摄

投稿邮箱:sat@cnnb.com.cn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