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服务中创出一片新天地——宁职院践行群众路线纪实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22日 06:57   【 】 【打印
0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企业首选的学生

“对不起,化工类专业毕业生已经没有了。”“不好意思,模具类专业的毕业生也没有了”……离毕业还有好长一段时间,但这几天,宁职院招生就业办的老师们却忙个不停,来要学生的电话络绎不绝。招生就业办主任周晨告诉记者,学校好多专业的学生早已被企业抢光了,像化工类专业学生早在一年前就已被预订一空。

与这令人振奋的场景截然不同,1999年秋天,首届870名学生走进宁职院,眼里写满了迷茫,“现在本科生都找不到工作,我们职校的学生会有好工作吗?”

苏志刚发动老师们下企业调研。调研的结果却让苏志刚大吃一惊。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浙江省及宁波市利用外资的战略重点重要基地,区内集中了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38家。但很多企业,75%至80%的工人是农民工,整个企业管理层里大专学历以上的不到1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苏志刚意识到,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改革!

学生,是学院面对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群众。这次调研让宁职院定下了自己的办学目标:“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致力于培养企业首选的学生”。

“学校能不能联合企业,按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当年9月20日,宁职院机械系与敏孚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学院聘请敏孚总工程师为机械系主任,机械系又命名为“敏孚机械系”。

敏孚开始全程介入机械系的教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派出最强的技能老师,还专门为机械系学生建造了一个教学、实习基地。在这一新模式下,学生在校上理论课一年,剩余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一切按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企业按新员工的标准考核学生,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津贴。

“教学课程由企业制订,学生一边上课一边上班,这还算是学校吗?”当时,校企合作办学在宁波还是破天荒,在全国也没怎么听说过,宁职院的创新举动引来了非议。但事情很快发生了转变。

任君庆老师回忆说,学生在企业实习几个月后,一件令传统教育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在企业待过的学生,课前会主动预习,课后会将桌椅摆正,上课纪律严明、听课认真,而其他学生有的上课开小差,有的玩手机,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这一幕震动了老师们,他们意识到,与企业合作的办学模式更贴近市场需求。

刚毕业的学生马上就能胜任工作岗位!欣喜的企业家们开始指名要求招收敏孚学生。2002年,机械系首届80余名学生毕业,平均每个毕业生拥有3个岗位。很快,大二、大一学生被提前预订一空。

海天集团、台塑集团、宝新集团等大企业纷纷上门与宁职院商谈联合办学。

采访中,苏志刚告诉记者,与敏孚企业的成功合作,坚定了学校的定位,13年来,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主导学校教学、人才培养,学校的快速发展更是证明,只有以社会需求为主导,高职院校才具有生命力。

据统计,目前,与宁职院合作办学的企业已有500多家,还建设了4个以企业命名的二级学院,“工学结合”的学生受益面在60%以上。

而这一当年备受争议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今天已入选教育部“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坚持走群众路线,使学生所学为企业所需,不仅学生找“婆家”不用愁,而且到了“婆家”成长快、薪酬高。

据统计,学院为社会输送的3万多名毕业生中,70%毕业生在企业技术岗位工作,其中30%毕业生晋升为技术骨干,25%毕业生晋升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部门负责人,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稿源: 宁波日报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