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⑤
①⑤微电影《有病》拍摄现场
②周立鹏《海曙到台北的距离》海报
③《有病》海报
④邓翔拍摄爱情微电影
⑥周立鹏《海曙到台北的距离》拍摄现场
什么是微电影?
微电影作为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通常适合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是“微时(3—30分钟)”放映、“微周期(1-7天或数周)制作”、“微(超小)规模投资(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如果追溯其源头,应该叫作电影短片,今天一些外国的观众依然这么称呼它。在中国,微电影已不再是简单的电影短片,它依托网络媒介和摄像技术,在网络上迅猛发展。2010年,《老男孩》在网络上一举创下了2500万次的累计点播数,以完整的人物命运和人文情怀感动了无数追求梦想的年轻人,也让“微电影”一夜之间成为了大家关注的新宠。
2013年是微电影产业腾飞的一年。因为这个“小家伙”有着超强的草根性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有专家估计,我国微电影产业价值未来5年内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到今年10月份,全国的微电影大赛就多达200来个。
在宁波,微电影产业也正处于一个爆发期。据估计,目前在宁波可以达到拍摄微电影专业水准的公司就有二三十家。一些高校建立了高清晰数字电影院,鼓励学生写剧本、做导演、当演员,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据悉,全省首个微电影主题文创园区“启运86”正在海曙区启动。10月22日起,首届宁波“正青春”青年微电影大赛正式拉开帷幕。宁波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计划在明年推出一个微电影栏目,播放一些本土以及其他城市优秀的微电影作品……
宁波,曾是中国电影的摇篮;宁波,也会是微电影新的起航地吗?
文艺青年张尔奇:
看着译制片长大
拍电影是一代人的梦想
张尔奇算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曾经在外企做财务的他为了微电影放弃了工作,和一帮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成立了“小虫映像”工作室。张尔奇说,自己和所有出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一样,看着译制片长大,电影是他们心中一个特别美好的梦想。
张尔奇回忆说,事情缘起2006年的一次朋友聚会,有个在电视台做编导的“音乐小虫”(网名)倡议拍部微电影,于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筹备了一年,终于拍摄完成了一部DV短片《小城鸟事》。那时还没有“微电影”的概念,这部反映宁波城市生活的作品,上传至优酷网、互联天地等视频网站后,点击竟然超过300万!第二年,导演“音乐小虫”还获得了新浪年度十佳短篇导演。
张尔奇说,这部意外“走红”的短篇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比如成就了《小城鸟事》的男主演———如今被誉为宁波“微电影”明星“大侠李白”的一段姻缘,新娘就是他们微电影的支持者———一位漂亮的宁波大学女学生。而张尔奇也正式辞去了工作,和这些朋友一起组建“小虫映像”工作室。微电影不是他们的主营项目,但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和梦想。
张尔奇说,3年前大家想再拍部微电影。每次朋友聚会,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起同一个话题:我们下个片子什么时候开始?通过讨论,大家决定拍一部城市中普通打工者的微电影,取名《有病》。电影讲述在宁波打工的快递员张二饼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偶遇“白富美”瑶瑶后发生的故事,反映现代社会的家庭关系和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剧本是大家一起构思出来的,而且改了七八次,男女主演是通过网络报名海选出来的,男一号是宁波大学学生话剧社的大四学生,女主角是宁波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女生。在拍摄中他们感触最深的是大学生对微电影的支持,还有不少朋友义务来帮忙和当客串演员。现在《有病》已经登陆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
张尔奇说,从他个人感觉来说,拍微电影某种程度上比拍电影更难,因为微电影不像电影有100多分钟长,时间太短,故事只能找到一两个有冲击力的爆发点加以表现,不可能像电影那样全面。但他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微电影,因为它能让他们梦想成真,“每年有那么多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没有机会拍戏,何况我们这样的外行人,微电影给了年轻人更现实和更宽广的舞台。”
90后微电影写手陈雪莲: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编导
陈雪莲是2005年来宁波的,因为堂哥在宁波工作。当中也有几次离开过宁波,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这儿,因为在她心中已经把宁波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外地看到宁波的车牌号都会觉得亲切”,她笑着说。写作是陈雪莲的爱好,她喜欢写小说、诗歌、剧本,还有散文。以前她不敢说自己的梦想是拍电影和写作,因为这离一个普通打工者真的太遥远。曾经她在QQ上的签名是:“梦想不死,只是会消亡。”
去年年底,陈雪莲从苏州回来,因为失恋了,情绪特别不好,找了几份工作也特别不顺利。在人生的最低谷,她又开始用文字表达自己。听说海曙区正在举办“美丽海曙”宁波市首届微电影大赛,当中还有参赛剧本这一栏,而自己手头上又正好有刚写完的剧本《糖途》,于是她鼓起勇气寄了出去。通过参加微电影大赛,她在QQ群认识了很多朋友,组委会的老师也给予了她很多鼓励,让她感动之余,更平添了勇气。
陈雪莲觉得自己的第一个剧本《糖途》还有缺陷,于是又着手写了第二个剧本《消失的沙漏》,这两个剧本都是关于西藏公益题材的。在第二个剧本里,她想告诉大家,公益不只是捐钱、捐物那么简单,对于孩子来说,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关注他们的内心更重要。而这对成人来说,也是如此。她说,作为一名远离故乡的新宁波人,她能时时感到宁波人的真诚和友好,这也是她喜欢宁波这个城市的理由。
现在有两家拍微电影的文化公司跟她联系,其中一家已确定先让她跟进整个片子,然后安排具体的工作。对此陈雪莲感慨万千,她说:“其实,每个人都是生活的编导,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