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桃花源传说与宁波桃源书院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24日 07:06   【 】 【打印
0
桃花源传说与宁波桃源书院
主讲人 杨古城

生于1938年10月,高级工艺美术师,曾出版专著《中国狮子艺术》、《中国佛像艺术》、《南宋石雕》、《朱金漆木雕》、《四明寻踪》等。

桃花源传说与宁波桃源书院

鄞西武陵溪

桃花源传说与宁波桃源书院

庄家溪溪东亭

桃花源传说与宁波桃源书院

庄家溪村口

桃花源传说与宁波桃源书院

林村万安桥

桃源传说与桃源乡

中国最早的“桃花源”,出自东晋隐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个故事许多人耳熟能详,据说其所在地就是中国“三大桃源”传说之一的湖南常德桃源。

事隔百余年的南朝宋时,刘义庆写了《幽明录》,其中有一篇关于天台桃源遇仙的故事。故事说:东汉永平五年(62年),嵊县有刘晨、阮肇两人到天台山采药,迷路十余日,干粮吃完,望见山上有大桃树,就摘桃充饥,顿时精力充沛。后在溪边巧遇两位妙龄女子,女子一见面竟能叫出两人名字,遂随她俩回家,竟乐而忘返……半年后,刘、阮思归,两女子送至山口依依惜别,待回到村中竟无一人相识,房屋全都变样。原来山中留半年,世间已过七代了。

北宋神宗年间,任天台县令的郑至道,按书上记载,找到一岩洞,名曰“刘阮洞”。接着凿山开道,垒石立亭,沿溪培植桃树,开发了桃源景区。这就是位于天台县城西北13公里的天台桃源。

此后,古籍中出现了大量吟咏“桃源”之作。在唐宋词中,有诸多以“桃源”为背景的词牌名,如“武陵春”、“桃源忆故人”、“醉桃源”(阮郎归)、“宴桃源”(如梦令)等等。描写“桃源”的唐宋词作就达百余首。历代画“桃源”的书画、雕刻品数以千百计,其中最著名为明代文征明的《桃源问津图》长卷画。

大概是因为《桃花源记》实在太有名,或者说桃源美梦太诱人,时至今日各地“桃源”多多。如四川眉山、安徽黄山、温州平阳都有桃源乡,广东有鹤山桃源镇,浙江有桃源仙谷、桃源山庄、桃源洞、世上桃源、桃源居、水印桃源、桃源小洲、都市桃源等……

其实,宁波是继常德、天台后第三处真实留存至今的千年“桃源”。浙东武陵、桃源,在隋代开皇九年(589年)已见于史籍。唐太宗时为鄞西18乡之一,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鄞西有桃源溪,桃源溪流经桃源乡,桃源溪下游有个桃源村。在宋代初年鄞西首乡桃源乡,直至上世纪50年代仍称“鄞县武陵乡桃源区”。

1995年初春,我曾约了曹厚德、王重光、王介堂3人首探桃源。从西郊乘中巴到横街镇,航埠头就是桃源溪出口,旁有广德湖桥,又名隐仙桥、张家府桥。可知是宋代著名的桃源张府所在。

再沿溪西行约1公里就是林村,有一座称为浣花桥的宋代石板墩三孔古桥,桥畔有汪家祠堂、杜氏墙门。“天要落雨娘要嫁”的故事即发生在此;再沿溪往西可见双孔石拱廊桥万安桥,原挂有“桃源福地”额;不远处的三孔木梁廊桥就是武陵桥,俗称林村市桥、板桥。宋代诗人周睿写有“山自西来水过东,碧溪两岸一桥通,垂帘卖酒联成市,杨柳青青花自红”一诗。

桃源溪在桥西右弯后再左转,上游5里,即桃源深处武陵山、武陵溪。武陵山谷间有深潭、危崖、赤枫、翠竹。山谷中藏有园里、溪下两个有数十户人家的小村,村原名“栖下”,如今名为“栖霞”,处在“树密屯萝翠,溪声泉石苍,人家烟里住,鱼鸟霭里藏”的诗情画意之中。《桃源乡志》也同样记载东汉刘晨、阮肇于此迷路,遇仙女指点的桃花源深处即是此处。圣女山、棋盘石、栖风山、剑峡峰分列溪畔,这里是武陵九曲山溪之第二曲。再上行约3里,就到了武陵溪之源与大雷溪相接处,村名庄家溪。这是个数百户人家聚居的古村,村外有数十株参天银杏,村内古道上有一座长26米的庄家溪桥和一座古朴的“溪东亭”,残留在凉亭上的两副对联将人们带到悠远的时代:策马关山千里足,回头烟火万人家;闲闻古往今来事,莫谈东西南北人。

早在宋代,庄家溪就是大雷山下的一个重镇,百户农家中,汪氏家族的祖先从上虞迁此繁衍发迹,后又分迁至林村,汪氏家族中包括“神童”汪洙及汪氏“四大学士”,村民多数姓汪。而最受往昔文人墨客仰慕的,是由北宋时隐居在此的王氏创建的桃源书院。

 [1] [2] 下一页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