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艾滋病患者讲述心路历程:夫妻俩先后患上艾滋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11月28日 07:30   【 】 【打印
0

老李今年42岁,是一名新宁波人。2005年,他被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之后又发展为艾滋病患者。几年前,妻子抛下家走了。如今,他与父母、儿女同住在镇海区一处旧平房里。

老李的病情控制得不错,气色看起来与一般人无异。只是说话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眼睛也很少看人。他说,自己以前是挺开朗的人,这个病,把一切都改变了。

夫妻俩先后患上艾滋病

老李说,2005年,也就是婚后3年,妻子怀上了第二胎,回老家做孕检时被查出艾滋病病毒呈阳性,老李作为配偶,也接受了检查,结果是一样的阳性。老李说,妻子以前有过吸毒史,病毒应该是妻子传染给他的。

不知是谁将这事捅了出去,很快,村民都知道老李夫妻俩得了这个“脏病”、“恶病”,全村沸腾了。发小不跟他说话了,其他人见了他也都躲得远远的,给他“接风”、请他来家吃饭的朋友把家里的碗筷全扔了,最让老李伤心的,是隔壁一位看着他长大的老人,跑来他家又哭又闹,非要让他搬走,原来,老人有个孙子,年纪和老李的大女儿相仿,老人怕两个孩子玩在一起,自己的孙子也会染病。

一天早上,老李一开门,发现门口被人倒了好多大粪。这让老李彻底绝望了,夫妻俩一合计,又来到了宁波。这一走,距离他回家不到20天。

很快,儿子出生了。万幸的是,两个孩子都没有感染。2009年前后,夫妻俩相继发展为艾滋病患者。老李变得非常谨慎,生活用具与孩子、父母严格分开,身上有创口、流血时更是小心翼翼地不与别人接触。老乡之间的走动少了许多,虽说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老李的病,会请他上家里坐坐,但他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掉,更不会主动上别人家做客。即使有事要办,非去不可,他连坐也不坐,站一会儿就走了。在朋友们眼里,老李与以前那个大大咧咧、爱说爱笑的汉子判若两人。

老李没想到,不久后妻子抛下这个家走了。这让老李精神一度濒临崩溃,药不吃了,复查不做了,班也不上了,不分白天黑夜地找妻子,两只眼睛熬得通红。镇海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一次次找他,给他做心理干预,才让他又回到了正轨上。老李总是说,要是没有疾控人员,自己怕是早就死了。

老李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大家能像普通人一样看待他。让他欣慰的是,最近,多年不与他说话的朋友居然给他打了个电话,关心他的近况,回老家办事时,村里人也不再指指点点,更没有过激举动了。一些熟人还主动跟他打招呼,或是请他去自己家里做客。

老李说,自己是不会去的,得病后,他变得非常“自觉”。大家能这么说,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只是客套,他都已经很欣慰很满足了。

艾滋病患者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关爱

张亚芬今年55岁,是镇海区疾控中心艾滋病结核病防制科的一名医生。2005年起,她开始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8年多的时间里,她前后接触了120多名艾滋病患者,大家亲切地叫她“张姐”、“张妈”。老李就是她最早跟进的患者之一。

张医生说,艾滋病患者中,有抑郁情绪的人很多,走上自杀这条路的也不少,自己不仅要管他们的病,更要管他们的心。为此,她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患者随时都可以找她聊天。

有一次,半夜两点多,一名新确诊的女患者打来电话,说自己不想活了,现在就坐在江边。张医生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这名患者还很年轻,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原来,这名患者是担心自己无法结婚、不能生育。张医生告诉她,只要控制得好,艾滋病患者同样可以结婚生子。

起初,这名患者听不进去,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张医生就换了一种方式,有些凶地问患者,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你懂还是我懂?结果,还真把患者给震住了。事后,张医生又找到患者的男友以及一些知情人,希望他们能够支持、帮助患者。

张医生透露,每年,都会带一些抑郁情绪较重的患者去看心理医生。她说,艾滋病患者非常需要家人、朋友和社会的理解和关爱,一些得不到支持的艾滋病患者,结局往往非常凄凉。相反,如果正视疾病,坚持用药,定期复查,艾滋病患者完全能正常生活。

记者 童程红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