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当爹又当妈的老师们
不仅如此,其中几个孩子来自距离双峰学校七八公里的几个自然村,山里交通不便,班车少时间又不固定,走路又至少要近两个小时,为了就学读书,他们干脆住在学校的宿舍楼里。而校长胡大红实在放心不下,干脆自己也从家中卷了铺盖,跟学生一样,睡在学生宿舍楼硬邦邦的单人板床上。高山里的冬夜特别寒冷,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胡大红想方设法弄来几个火炉,又自己掏钱买来炭火,给孩子们住宿的房间里取暖。等看着孩子们都睡着了,他才安心起身吹灭火炉,回到自己冰冷的房间里。
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后,他第一件事就是透过窗户朝隔壁几个房间望几眼,见孩子们都还在安然入睡,他便上山跑一圈,回来后就催促孩子们起床晨读。而每天放学后的作业把关,活动时的安全问题,睡觉前的门禁管理,胡大红也丝毫不马虎。这时候的校长胡大红更像是一个关怀备至的父亲。孩子们的指甲长了,他帮忙剪,孩子们的脸脏了,他帮忙擦,食堂的阿姨有事去了,他就自己买菜烧菜做给孩子们吃,有时候睡前他还会给孩子们讲讲历史人物故事以及大山外面的世界。日复一日这么多年,有时候孩子们也会笑称胡大红为“胡爸爸”。
“去年这学校毕业了4个学生,都下山到镇里对口的初中读书去了!其中一个成绩很不错呢。”胡大红说这话时充满了自豪,前阵子周末有个学生还回学校来看望过呢。
当然家人也经常劝胡大红:“你都一大把年纪了,放着城里好好的小洋房不住,海鲜大餐不吃,偏要留在山里过这穷糟日子,你图什么?”这也是2位女老师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到底为什么留在这里?虽然他们是双峰乡人,但都在黄坛、城关等地买了新房,家人和孩子为了工作和学业,也都相继搬去城镇里住了,只有他们还坚持留在这里教书。“山里的孩子太需要我们了。如果连我们这些双峰的老师都走光了,那谁来给这些孩子们上课呢?”俞月燕叹了口气说,“如果不是为了这些孩子,我们早就离开了。”
山里的孩子有远大的梦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3名老师眼里,这些孩子也都异常懂事。去年冬天山上下雪很冷,周一早晨6点多俞月燕老师起床饿着肚子从镇里的新家坐中巴车赶到双峰学校,发现5岁的小宝正在学校门口等着她。看见她来了,小宝便赶紧笑嘻嘻地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个用棉布裹着的袋子,袋子里是两团热腾腾的番薯,“老师,热着呢,给你!”俞老师说,她从小宝冻得冰冷的手里接过热气腾腾的番薯的那一刻,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还有一个情景也令章卫兰老师难以忘怀。有一年,上级领导来给孩子们送慰问金。梅梅拿到包着500元的小红包时,乖巧地说了句谢谢,一溜烟便不见了。后来章老师从她失明的奶奶处了解到,原来那天她转身就回宿舍去找奶奶,把红包塞给了奶奶。她说:“奶奶,我们有钱了,过完年就带你去看病,你的眼睛就能好起来了。”
“这些山里的孩子其实都有远大的梦想。你很难想象他们为了能够读书付出的努力。”校长胡大红说。二年级的小伟,爱学习成绩也好,是胡大红眼中的“苗子”。小伟家住距离双峰小学约七八公里的清水染村,每周五提早放学后都要跑到附近的站台去等每天只有一班没有固定发车时间的中巴车。攥着4元5角钱车费的小手冻得通红。而每周一天蒙蒙亮,他又要赶那一班永远不准点的路过学校的中巴车。
当天午饭时间,记者遇见了前来接孩子回家的小宝母亲。她告诉记者,因为学前教育并非义务段,午餐是不免费提供的。因家里经济拮据,为了省下6元钱的午餐费,她每天中午来接孩子回家吃饭。交谈中她反复跟记者强调,这学校可不能倒啊。“我们没啥能力下山,让孩子单独去太小又不放心。孩子的父亲老跟我说,即使只剩下我家儿子这一个学生,只要这学校没停办,就一定要坚持读下去。因为只有读书,才能真正走出大山。”她坚定地说。
当记者问这些孩子将来想干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竞相举手,大声说着自己的梦想:“我想当音乐家!”“我想当科学家!”一旁的2名女老师听着听着眼眶就湿润了。胡大红把头扭了过去,望向远方的山峦。
记者 林诗舟 通讯员 王家法 潘秀秀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