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 绘
记者最近走访各银行机构了解到,受年底资金紧张的影响,出于揽储、维系客户等目的,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令理财市场的收益率呈震荡上行之势。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应根据风险偏好,做好长远规划,购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确保资金安全与收益的最佳匹配。
多款产品预期收益超过6%
“我现在有5万元闲钱,正考虑投资一款60天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昨天,在浦发银行宁波市分行营业厅,市民李女士表示,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疯涨引人关注,她想利用手里的闲钱进行投资。
记者从中国银行近期在售理财产品列表中发现,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5.9%,投资期限为59天至364天不等。其中,一款59天期人民币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5.65%,一款364天期人民币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9%,这两款产品风险等级均为“中等”。
股份制银行中的收益长短“倒挂”现象更为明显。光大银行近期在售的一款产品,其投资期限为7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6.2%;而一款一年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仅为4.8%。
记者还发现,中小银行依然是揽储大军的主力,多家中小银行近期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均高于6%。
资金偏紧推高收益
工行东门支行的理财师王晓东分析认为,随着年末到来,从宏观调控来看,央行近期暂停逆回购操作,显示了回收流动性的导向。“今年,受制于宏观经济面的总体影响,资金偏紧的局面要远超过去年同期,这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的根本性因素。”
同时,一些银行界人士认为,商业银行年度考核的来临是近期银行理财市场持续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岁末年终,在业绩考核压力下,银行之间的揽储大战也愈演愈烈,既能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又能提高存贷比的理财产品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急先锋。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也让今年的揽储之争更显激烈。“互联网金融产品确实对银行存款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分流了部分资金。”一位股份制银行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多家银行集中推出高收益类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对当前互联网理财平台的一种回应,同时也是维系存量客户的一种重要手段。
投资者要注意风险控制
“依据往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情况,由于季度末、年末等因素叠加,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激增、收益猛涨,近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有一定上涨空间。”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系教授田剑英建议,在众多理财产品的选择上,稳健型投资者应选择以保本或固定收益的产品为主。
宁波银监局相关人士提醒,投资者应结合自身经济和风险偏好等情况,对理财投资行为进行具体谋划,包括投资方式、资产配置、期限选择等,切莫随意打乱自己的投资节奏。同时,投资者应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完成风险评估,确保风险承受能力和产品风险等级匹配。在认购银行理财产品过程中,应避免让熟人代填评估问卷,保证评估结果真实可信。此外,要学会量力而行,切忌盲目追求高收益产品,应充分识别产品背后是否隐藏着相关风险,综合考虑后再进行投资认购。记者 杨绪忠 实习生 罗思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