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美食
◆汤果
周东旭说,儿时的印象里,宁波人的冬至就是一碗糯糯的汤果。那时候,每当到了冬至前夕,母亲就会做好汤果。汤果粉是糯米水磨的,吃起来滑,往往还没尝到味道就滑到肚里了。
做法也不难,汤果粉一和水,一搅拌,让粉都粘一块就可以做了。然后搓成条,把它们碎开成一颗一颗,待到冬至一大早,煮开水,下锅,搅一下,等汤果浮起来,放上糖、桂花就可以吃了。
第一碗当然是先敬灶神,再全家吃,俗称“冬至小年夜”。
还记得祖母说,他们以前吃的是芦稷汤果、番薯汤果。芦稷,何许物也?芦稷是高粱的一种,大概现在宁波的很多年轻人都没见过。芦稷秋天就收下来,秸秆已干枯发黄,梢上的果实状如稻米,先要剥芦稷,将芦稷搓在簸箕里,越堆越高的芦稷红绿相映,再把芦稷浸在水中几天,粒粒饱满红润。
把芦稷磨成粉,再搓成圆子一样的汤果,煮熟后就成为一个个紫红色的芦稷汤果。也有不搓成圆子的,边捏边投入沸腾的汤内,叫做“懒汤果”。
民俗专家沈志远说,冬至日除了吃芦稷汤果,还有番薯汤果和青菜汤果。
过去生活没有像现在这般富庶,一般人家一年也就买一两斤糖,做汤果时不舍得放糖,就用略带甜味的番薯替代,且还有“翻身”的寓意。
所以,当时吃番薯汤果的人家,往往是家境不太好的。不像现在,芦稷啊,番薯啊,这些粗粮都变成了健康食品,又时兴起来。
芦稷汤果和番薯汤果是甜的,而用青菜做的菜汤果是咸的,宁波人口味偏咸,菜汤果清鲜适口,不爱吃甜食的人家比较喜欢。
◆大头菜烤年糕
文保专家杨古城说,老宁波过冬至,还要吃大头菜烤年糕。在冬至前一晚,把连叶大头菜洗净切块,块要切得稍厚一点,否则容易煮散导致筷夹不起。用炒盐下锅,再放上满满一锅大头菜,用温火焖烤一夜。
到了冬至早上,满屋都是大头菜的香味。再放点糖,放点味精,浇上酱油、盐和菜油,把年糕埋于菜中,待年糕熟软就可以吃了。大头菜的甜香和年糕的软糯,嚼在嘴里,香气四溢。
“吃了大头菜烤年糕,这冬至过得才有味道。”杨古城说。
年糕本身有“年年高”的意思,用大头菜烤着吃,寓意为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烘烘香”,灶火不灭,薪火不息,薪火相传,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如今,“大头菜烤年糕”这道菜依然是宁波各大小饭店的特色菜。
◆食三粥
民间有“冬至始,食三粥”的说法,也就是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
宁波有首童谣:“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问侬讨只小猫小黄狗。”
这里的“糖粥”指的就是赤豆粥。杨古城说,以前有一种卖糖粥的器具叫“骆驼担”,可把灶具、碗盘、食物全放在担子上。小贩一边挑着担一边敲着竹梆,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孩子们听见声音就知道“卖糖粥”的来了。
在天寒地冻的严冬,一家人围在一起,喝上一碗热粥,既可驱寒,又有营养。
大家也许不知道,冬至吃赤豆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吃赤豆粥,用以驱避鬼怪,防灾祛病。由此,这一节令食文化便保存了下来。
图片新闻 | ||||||||||||
|
||||||||||||
|